www.hljnkzy.edu.cn
首页 学院概况 机构设置 党建网 招生就业 专业设置 教学改革 交流合作 师资队伍 新闻中心 学工网 创业教育 双高建设专栏 文明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要闻 >> 正文

周济部长在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 2008年07月28日 12:00  whj ]

周济部长在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部部长 周济

二00七年十二月五日

同志们:

今天,教育部在这里召开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不久、全国人民正在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高潮中召开的一次会议,非常重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回顾5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果,分析研究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和任务,动员和部署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刚才,3个省市教育部门和3个高校的负责同志分别就各自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做法和经验作了代表性的介绍。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过去5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

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五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陈至立国务委员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务院每年都召开专门会议、发出专门文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5年来全国共有***万高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均在70%以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顺利,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以2007年为例,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计495万人,比上年增加82万人,毕业生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大的一年,在社会有效需求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经过各个方面的艰苦努力,到9月1日,初次就业率为71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人数351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54万人。

五年来,通过中央有关部门、各地方、各高校的共同努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一是建立了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已经深入人心。二是明确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以地方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形成了统一领导、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三是构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框架体系,探索了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强化政府职责、拓宽就业渠道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新路子。四是唱响了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主旋律,树立了“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新型就业观。五是建立了覆盖全国、功能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培育了以校园市场为主,以区域性、行业性、高校间市场为补充,三大市场相互贯通的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六是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理念,并在实践上取得扎实进展。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全面推开。七是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开通了“中国高效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组建了 网络联盟,全国31个省市和※※%高校都建立了就业网站,网上招聘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八是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普遍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取得显著进展,为应对更大规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了基础。

回顾5年来的工作,我们还积累了多方面的宝贵经验,主要有:一是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分工合作,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所在。几年来,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就业工作协调机制、“一把手”工程等有力地保证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开拓市场、收集信息、搞好服务,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途径。各地、各高校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毕业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拓宽渠道、广泛收集需求信息、千方百计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成效显著。三是深化改革、强化培养、夯实能力,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提高毕业生质量和能力,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提高毕业生4种能力,效果初步显现。四是制度建设、市场建设、队伍建设,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毕业生就业工作围绕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这个目标,抓制度、抓市场、抓服务,使毕业生就业工作重点突出、方向明确、进展平稳顺利。五是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合力、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良好氛围,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条件。这些经验是全战线的同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各部门、各地方、各高校和全体同志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我们今后应对更大规模的毕业生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志们,过去的5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的5年,是艰苦奋斗、勇于实践、开拓创新的5年,是不断寻求新突破、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创造新成绩的5年,是可以而且必将载入历史史册的5年。5年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我们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是完全正确的。5年来的成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直接推动,得益于各地、各部门、各高校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和扎实工作,得益于广大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和无私奉献,得益于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向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大会总结了十六大以来改革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项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坚强的思想、理论、政策和组织保障。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带领全国人民坚持并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执政纲领和行动指南。报告发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号召,明确提出了“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毕业生的亲切关怀,我们倍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其意义不言而喻。高校毕业生是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我们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首先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学生就业,不仅是一个孩子的成长成才问题,更是千万个家庭的希望所在;既是民生问题,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十七大把“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全党的任务,第一次明确提出,意义重大而深远。全战线的同志要提高认识,把思想高度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毫不动摇地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作为当前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首要任务,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举措。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疏忽大意,坚决摒弃“大学只管培养不管就业”的错误认识,象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悉心关怀毕业生,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帮助他们迈好人生第一步。

事实上,美欧等国的大学对毕业生就业并不是听其自然、撒手不管的,而是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责,投入最得力的人员、最好的房子,给予十分充足的经费来全力保障这项工作,他们的就业中心不仅帮助毕业生就业,还负责在校生的实习和临时工作,甚至毕业多年的校友只要需要,他们仍然提供无偿帮助。我们一时还做不到这一点,但我们也要坚定地向这方面努力。要在毕业生就业方面不惜代价,动真情、办实事,要有满腔热情做好就业工作的情怀,我还是要强调四句话,要不惜 “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心万苦,道尽千言万语,用尽千方百计”,扎扎实实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要经过我们的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各得其所、人尽其才。这是教育良心问题,也是教育的社会责任。十七大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育系统必须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心坎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在是老百姓花钱上大学,人民群众对大学的期望很高。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无法顺利就业,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得不到满足,那么就无从谈“人民满意的教育”,更谈不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一个教育的核心价值观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则问题。

十七大提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的重点和核心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我们要树立这样一种观点,就业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教育质量,如果一所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好,很难说这所大学的教育质量是高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就业工作应该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着力点。一流的大学需要有一流的就业,一流的就业是满足国家需要和学生需要的统一。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学校都有就业问题,都要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竭尽全力抓好。对一些大校和基础工作比较好的高校,要在就业质量上下功夫;就业工作比较薄弱的学校,要想方设法为毕业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重点是开拓市场、拓宽渠道;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明确就业导向,就业好才是真正好,就业好的高职才是办的成功的高职。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围绕就业质量这个核心,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要以就业为着力点,抓改革、抓服务、抓市场,增强高校的社会责任意识,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校园和谐的同时,努力促进毕业生就业。

十七大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描绘了光明前景,提供了广阔舞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第一,未来一个较长时期,我国经济将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对全社会就业都是最强有力的拉动。第二,十七大制定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部署,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将直接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越来越多的合适岗位。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必将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我国将着重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水平,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能源产业及综合运输体系,这些都是毕业生就业的热点行业,相信也会成为吸纳毕业生就业的重点领域。第三,建设创新型国家,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用武之地。国家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要求把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这是毕业生就业的新契机,更是学历层次较高、创新能力较强大学生的难得历史机遇。第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为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开辟更广阔的空间。统筹城乡发展,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建立以公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将使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渠道更加通畅,就业的领域和范围更宽、更广。第五,高等学校质量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质量工程涉及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是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工程的顺利实施,将直接提高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第六,《就业促进法》将积极的就业政策上升到法律层面,为毕业生更好就业提供了法律保障。《就业促进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就业相协调、强化政府责任、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的专门法律,并对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公平就业、就业服务和管理、职业教育和培训、就业援助、法律责任等作了专门规定。实施《就业促进法》,劳动保障部已把大学生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对象,相信这部法律的实施将极大地推动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当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毕业生就业工作还面临不少的压力和挑战。从宏观上讲,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新增岗位有限,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工人再就业、新生代农民工转移“三峰叠加”、相互交织的局面还没有缓解,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正在凸显,高校毕业生已成为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的最大群体。2008年预计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仍维持在900万左右,高校毕业生已超过新成长劳动力半数、新增就业岗位半数。据劳动保障部连续几年对全国103个城市就业市场抽样表明,需求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岗位约占总岗位的22%左右,2008年解决高校毕业生供求总量和结构性矛盾的任务非常艰巨。从实际情况看,今后几年消化增量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大,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丝毫没有减轻。同时,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渠道仍然不畅,一些地方和高校的工作还很不平衡,一些体制和机制性矛盾还没有完全破除,有些优惠政策还是一年一定,缺乏延展性和连续性,还不能制度化,工作薄弱环节依然存在,这些都使得2008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不容乐观,需要我们给予高度重视。切不可因为这几年就业工作的进展而有丝毫的放松和大意。

三、全力以赴做好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首先,在全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总量压力继续上升。2008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长,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其次,结构性矛盾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最突出的问题,毕业生就业过分集中在东部和大中城市,而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城市社区缺乏人才的问题仍然难以解决。第三,教育内部在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地方,一些地方和高校仍然存在盲目扩招的冲动,不能及时地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亟待提高。第四,社会就业期望更新调整相对滞后,部分学生家长及社会上的落后就业观念,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批毕业生及时作出就业的选择。第五,就业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高校的工作还很不平衡,重视程度差异很大,有的就业服务设施缺乏,投入严重不足,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给予高度重视,切不可因为这几年就业工作的进展而有丝毫的放松和大意。

根据中央的要求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最近,中央十部门召开了高校毕业生部际联席会议,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广开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服务,力争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工作质量。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是: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 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并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推动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等等,并对实习实训、就业指导、经费支持等都作了明确具体的安排。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积极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同时,从教育系统来看,2008年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各地主管部门尤其是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学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厅长、书记、校长必须亲自抓。省级主管部门要负责牵头,从政策、经费、服务、项目等多方面,积极争取省委、政府的支持,主动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协作,要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业工作基础较好的学校要着重提高就业质量,就业工作相对还较薄弱的学校要切实加强基础工作,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努力提高就业率。要调动全校上下的力量,形成由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负责人、辅导员及专业教师大家都来关心就业、共同促进就业的工作格局。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广大学生的无限关爱,满腔热情做工作,千方百计帮助毕业生充分就业。

(二)切实为毕业生提供及时、丰富、有效的岗位信息,大力加强网络服务,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各地主管部门和高校要按照国家大学生就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和网上联合招聘制度的要求,积极参与网络联盟的基础建设和各项招聘活动,及时组织学生参加。各地区、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求职信息数量,创新服务手段,多种方式探索信息共享。同时,各地要积极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常设市场,满足举办经常性中小规模现场招聘活动的需要;高校也要安排专门场地,用于经常举办校内招聘;对社会招聘要从严审批,以举办中小规模、专业化、行业化的招聘会为主,注重效率和效果,不得举办大规模的现场招聘活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招聘活动的安全保卫,切实保障招聘活动的安全有序。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招聘会,不得以任何方式向高校毕业生收取费用。

(三)继续深化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着力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各地和高校要把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在08年工作中要进一步强调把就业状况与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办学评估、经费投入等项工作适度挂钩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突出就业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导向作用。各地各高校要广泛建立并大力加强与用人单位的经常性的联系与合作,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扩大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争取形成一批示范性的基地,组织更多毕业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要指导、组织高职院校把职业资格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对需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高校毕业生开展相关培训,努力使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相关专业80%以上的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各地和高校要及时总结和推广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典型和经验,以多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大力倡导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进一步扩大建设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指导开发适合毕业生创业的项目。

(四)全面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各地和高校要根据08年就业工作新形势进一步落实就业指导人员、机构、经费“三到位”,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尤其要加强队伍建设,定期举办就业指导教师培训,按照要求开展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资格认证工作。要将就业指导课程切实纳入高校教学计划,提倡所有高校从2008年起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并依据各校自身具体情况制订教学计划。要切实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着力增强就业指导针对性,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通过就业指导课、服务月、就业论坛等多种形式,把对毕业生的政策指导和就业服务做实做细,让毕业生满意。

(五)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并且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做好“双困”毕业生的就业援助是教育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各级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首先要从感情上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每一位“双困”毕业生,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和重点推荐,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难,并尽量给予适当求职经济补贴。要积极争取并配合各地相关部门把这部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政府援助困难群体的政策体系,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和见习,落实好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系列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政策。

(六)在就业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开创基层就业工作新局面。各地和高校要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政策落实为基础,以项目实施为载体,进一步打开毕业生就业的基层空间。要在毕业生中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突出两个加强,即“在就业工作中加强思想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要持续开展主题突出、生动有效的舆论宣传,在校园中和全社会倡导、推广“行行可建功、处处可立业、劳动最光荣”的新型就业观和成才观。要进一步完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艰苦行业就业的优惠政策,抓好助学贷款代偿等优惠政策落实,努力营造“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发展”的制度化环境。要积极参与和组织实施好2008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国家和地方项目,并持续地关心、支持这些毕业生在基层的成长成才。要开展有前瞻性的研究,结合地方和高校的实际,认真研究探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等相结合的新途径,努力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新领域。

目前,各地各校08年就业工作已经启动,大批用人单位开始进入校园,大规模网上招聘活动陆续开展。让我们抓紧行动起来,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当成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十七大的一项重要任务,沿着十七大指引的方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开拓奋进,埋头苦干,把中央的部署和教育部党组的要求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我们新的贡献。

上一条:医学系举办“我心中的最美女生”演讲比赛 下一条:全国ERP大赛 我校成绩骄人

关闭


 

 
地址: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学院路660号 电话:88127995 88127996 邮政编码:150025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官方公众号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招生服务平台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就业服务平台
 
北大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