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
是
师范教育学院
2
022
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尼宗
激扬青春、筑梦教育的真实写照。从实现
一株格桑花的灿烂绽放,进而又完成从花儿到园丁的自我超越成功蜕变。

尼宗来自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经过3年大学深造,她满载收获返藏,以优异成绩考入那曲地区一家公立幼儿园,成为一名在编学前教师。
梦想去看外面世界
“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直到我怀揣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第一次离开家乡踏上北国名城的土地,我知道,我离梦想越来越近了。”
尼宗有着格桑花一般的青春面庞,更渴望绽放青春的梦想。她想学习更多的知识,结识更多的人们,希望能讲出电视里那样的普通话,也盼望有一天可以登上舞台一展风采……
2019年夏天,这一切都即将成为可能。但,尼宗首先面临的不是学校优美的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以及亲切热情的老师,而是初离高原醉氧。“妈妈,我总是浑身无力,睡也睡不醒,我想回家……”人生地不熟的女孩不得不悄悄避开大伙,拨通千里之外家中的电话。
“别怕,这是正常反应,以前来自西藏的同学也有这种情况,很快就会好的,你可以问问学姐学长。”细心的导员怎会忽略她的情况,一路跟她来到了校园一片丁香树旁,随手指给她,“别看这树矮小,春天开的紫色小花可美了,特别香,要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啊,在校园里走一走,闻着香味儿,立即就治愈了。”
“真的吗?”尼宗从导员亲切的笑容里,仿佛已经感受到了她不曾闻过的清香,“那我就等到春天,拍照发给爸爸妈妈和家乡的人们看。但是,香味儿他们恐怕闻不到了。”小姑娘忽闪着乌黑的大眼睛,咯咯地笑出了声……
“的确,花儿能拍照,但是气味不能。不过,你听说过园丁吗?其实,这花和小孩是一样的,你精心培育,它们就会芬芳,无论丁香还是你家乡的其他花。小朋友呢,只要老师付出真爱,用心培养,一定是特别可爱的,就像现在的你。将来,你当了老师,就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材,你也会体会到培养这些花朵的乐趣和芬芳的……”
尼宗所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尽管她从来没有和小孩子打交道的经历,老师的这番话,却让她似乎感觉到花儿与孩子的某些关联。她暗下决心,首先要学好知识,这是将来做好一切的基础。
青春在求知中绽放
有了目标,最初的水土不服、军训的辛苦、饮食、时差、生活习惯差异等困难,尼宗很快克服了。她打电话向父母,说等到春天时,她会拍校园里带香味的花给他们,让他们试着通过图片品味花香。她还说,她将来要做“园丁”,而现在,她要先浇灌好自己的理想之花、希望之花。
由于汉语基础相对薄弱,尼宗在理论课学习方面有很多困难,起初上课完全跟不上,她沮丧过,失落过。这时,老师轻轻来到她的身边:“别急,我们先来解决语言障碍。”从此,课上课下,总会有各科老师给她“特别关照”,节假日还会有微信指导,很快,尼宗就过了语言关,解决了听不懂的问题。接着,她又自觉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终于,她能在课堂跟上老师的思路了,她又将理论知识结合教学中的案例去理解,学习进入了良性轨道。
钢琴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内容,对于从没接触过乐器的尼宗来说,是一大困难。第一次上钢琴课,她看着黑白键盘一脸茫然,感觉自己的手指完全不听使唤。“正当我急得头上冒汗,老师用她温柔的手拉起我的手,亲自教我指法,我立即就有了信心,相信有一天我也能弹出美妙动听的旋律。”周末,尼宗会一整天都在琴房,手指练疼了,就自己揉一会儿,有问题随时通过微信请教老师,同学找她散步游戏,她也婉言拒绝。终于,在毕业时,她可以流利地弹唱儿童歌曲了。
长大后我成了你
尼宗没有忘记初心,将来要像老师们那样,做为孩子点燃梦想的人。教师资格证考试对很多师范生都是一大挑战,尼宗早早投入准备,除了认真听网络课,遇到问题,就立即请教老师,有时很晚了给老师发微信询问,也会收到秒回。每天早上,和同学打招呼的方式是互相提问和背诵知识点,她的努力感染了其他同学,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备考阶段,尼宗经常会学习到凌晨两三点,宿舍晚上熄灯后她便去楼梯间借着灯光看笔记,不懈的努力,她终于在毕业前顺利取得了幼儿园教师资格证。
西藏地区的事业编制考试竞争非常激烈,在备考的210天中,尼宗卸载了手机上所有娱乐软件,购买了三阶段网络课程,完成七本练习题。她通过考试后第一时间和老师们分享:“我非常感谢母校的培养,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享受到了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更是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全面成长、个性发展的平台,这就是我一定要当教师的动力源泉。”
她还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在知识驱动的时代,学习就是最有力的武器,不局限于自己的小世界,要看到更远的风景。她要像蜡烛一样,为更多的孩子点燃希望的灯塔,用心浇灌百花竟放春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