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有新玩意儿”,这是很多学生对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语文教育教研室姜老师语文课的共同看法,姜老师上课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出其不意的新花样,有时他会带去一本影印的《红楼梦》手抄本或是一个影印的刻本书,有时他还会带一张立体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函谷关、潼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一次在讲“武松打虎”的片段时,他竟然带了一个一比一大小的充气“老虎”,学生看到“大老虎”直呼武松真是了不起。2003年姜老师初到学校,对一个刚从一个校园走出来,就进到另个一个校园新手来说面临的挑战还是很大的,当时他对高职教育还不了解,刚走上讲台的他不知道如何讲课,就用大学里老教授们的讲课方式,“备课好几天,从头讲到尾”,结果他发却现一节课下来竟然是“费力不讨好”,课堂上很多学生的注意力根本就不集中,大家听得也是昏昏欲睡,“抬头率”更是低得可怜。面对这种情况,姜老师开始反思自己,认为课堂的设计不够生动,应该有不同的“花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一、创新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认识到这一点,姜老师首先从课堂教学入手,课堂要有新形式,“花样翻新”才更能吸引学生。他发现高职的学生虽然基础不够牢固,学习习惯也不尽相同,学习兴趣和个性差异较大,但他们好动,爱说,爱表现,遇到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议论起来没完,根据这样的学情特点,姜老师就把一些普通的课后练习变成一个一个的项目、或是一个一个的活动,有时者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辩论,或者再来一个演讲,或者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或者再来一个“小先生”课堂,总之,让学生动起来别闲着,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一个一个的活动,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兴趣,也越来越爱上语文课了,语文课没了“老学究”,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热情洋溢的精神头。

“创新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这是姜老师最欣赏的一句话,也是他从事语文教育20多年来始终倡导的教育理念。,他认为课堂绝不能只求“热闹”,如果学生语文能力得不到锻炼,文化修养得不到提升,热闹也至多不过是一个“闹”而已,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在“闹中取静”,在“玩儿”中获得成长,这才有意义。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姜老师在设计各项活动的时候,巧妙地把文化知识、学生自主学习的行动都融入进去,比如一场辩论赛,姜老师对学生说:“辩论,不是强词夺理,而要有理有据”,所以他要求每个辩手在辩论的时候都要用上10个成语,10个诗句或谚语,还要引用名人名言,还要有数据支撑,每个辩手后面都有一个团队,大家一起研究思路,一起查找资料,一起商讨方案,就这样一场辩论赛下来,学生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更知道了这么多年学的语文知识原来是这么用的,而且他们还学会了如何获取知识,这对姜老师来说可比上一年的语文课都重要。
二、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姜老师认为高职语文教育要有删繁就简的理念,知识要精简,把知识归纳到最为精简的几点,既容易理解,又容易记住和掌握,同时要在“练”上下功夫,也就是姜老师经常强调的“精讲细练”“精讲细作”,要做到这一点,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姜老师始终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一定要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黑龙江农垦职业是较早使用学习平台进行教学的学校,当时比较流行的是微课,是翻转课堂,大家对学习平台的使用还不很熟悉。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姜老师决定大胆使用学习平台,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他用自己做实验,他先是在平台上创建一个课程,然后再自己注册一个学员,把平台上的每一项功能都先试验一遍,然后选出适合高职学生课堂需要的功能,像什么抢答啊、问卷啊、讨论啊、头脑风暴啊,都是学生非常喜欢方式。不仅如此,姜老师还经常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业制作成短视频、音频等上传到抖音、小红书、微信朋友圈等,让学生体会到创作的快乐,就是这些小“玩意儿”让课堂更加活跃了。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姜老师这学期又使用上了AI技术,以前讲到一些历史人物时姜老师一般会用到PPT或一个视频,现在他把对历史人物的介绍利用AI技术做成视频在课上播放给学生,并向学生介绍AI技术。在讲授应用文写作的时候,姜老师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写作技巧后,利用AI技术生成一个小范文,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给AI例文“挑毛病”,来一场“人机大战”,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最前沿的技术,还引导学生不但要爱用,更要会用,还要用好。

三、“立德齐古今”,要教书,更要育魂
姜老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做一个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大学生。他经常跟学生说:“你可以贪玩,学习可以差一点,但一定要做正直的人。”语文在育人方面是有独特优势的,姜老师在教学中经常利用文学的独特审美性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次,他在讲《红楼梦》时,讲到乌庄的庄头乌进孝来给贾府交租,一张长长的清单让学生们惊讶不已,这时姜老师“突发奇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手机算一下这张清单中的物品能值我们现在多少钱,学生开始了一阵紧张忙碌,虽然每个人的算法不同,得出的数字也不尽相同,但一次交租就在千万元上下的结果足以让人“惊掉下巴”,姜老师说乌庄还只是几个庄子中的一个,学生一片哗然,这时姜老师对同学们说道:“你们羡慕这么多的钱吧?”学生毫不掩饰地说:“羡慕”,“好,那你们说这些钱他们都是怎么获得呢?”姜老师继续问到。“巧取豪夺”“盘剥农民”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你们也看到了,虽然贾府很有钱,可是他的钱都不是通过劳动所获的,如果让你也像他们一样不劳而获,也有这么多的钱,你愿意吗?”学生异口同声“不愿意”,就这样姜老师因势利导,趁热打铁,通过一张清单,让学生更加明白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为了能够不断地激励自己,也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收获,姜老师几乎每年都要参加教学能力大赛,从校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多年来他带领团队一共获得了两次省级二等奖,三次省级三等奖,他指导的学生也获得过一次省级一等奖,一次省级三等奖。他还不断地将教学转化为成果与社会分享,几年来姜老师主持了两项省级重点规划课题,参与课题7项,发表文章10余篇,2020年他负责的大学语文课获得了校级精品在线课程,去年他主持的大学语文课程又获得了“第四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培育项目”。“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对于姜老师而言,创新课堂教学就如逆流而上,不进则退,姜老师表示创新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