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分院与扬子江药业集团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进行了深度的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新范式,有效解决了产教融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较多困难,能够培养出现代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一、主要做法
(一)模式提炼
校企构建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三共三双、学在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共”“三双”:“三共”即: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评价;“三双”即双主体、双身份、双场所;“学在岗位”:在校,学校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仿真软件模拟岗位实训操作;在企,师傅指导学徒岗位实践操作。
(二)具体做法
1.选定优质企业,共同制定育人方案
扬子江药业集团创建于1971年,是一家产学研相结合、科工贸一体化的中国大型医药企业集团,2014-2019年,扬子江连续6年位居中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前列。通过考察,制药工程分院最终确定扬子江药业集团为其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企业,共同制定育人方案。

图1实地考察 图2现代学徒制签约
2.课程对接岗位,共同构建课程体系
校企根据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确定学徒目标岗位,分析岗位职业能力标准,突出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开发专业课程、构建课程体系。
3.实施“3+3”育人模式,共同开发育人范本
校企联合招生,采用“3+3”的育人模式,即头3个学期以在校学习为主,同时,企业进行文化渗透。第4个学期学生以企业学习为主,学徒在企业轮岗实训,校企双导师互渗交互培养。第5、6个学期为准员工身份顶岗实习,学校老师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图3“3+3”育人模式
4.采用“双导师”制,校企协同育人
组建以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专业技能基础课程模块,采取学校教师为主,企业师傅为辅组织教学;岗位技能课程模块以企业导师采取“师带徒”方式进行岗位培养,职业素养课程模块以学校的教育为基础,联合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培养。

图4学校教师指导学生仿真练习 图5企业师带徒现场
5.二元对接考核,共同建设评价机制
考试对接考核,学历证书对接岗位上岗证。在考核评价中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进行评价。

图6企业考核现场 图7上岗证
6.校企共建保障机制,合作共享共赢
校企在实践中不断共建保障机制,从而达到共享共赢。
7.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通过理论培训、各种技能比赛,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
二、成果成效
(一)深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校企专家共同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三共三双+学在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喜报频传,佳绩不断。
(二)校企专家共同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校企合作开发了6门专业技术课程,构建了“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的课程体系。其中《药物制剂技术》和《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两门课程已成为院级精品在线课。校企合作编写了药物制剂常见剂型核心岗位的操作训练标准和技能考核评价标准。
(三)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提高
校企合作过程中通过建章立制,内培外引,以社会服务培训、技能竞赛指导为载体等做法,建设“双师型”队伍,教师素质显著提高。
三、经验总结
(一)经验启示
需要搭建多元协商沟通平台,协调利益矛盾冲突;建立公平、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保障参与各方利益诉求;完善学徒培养相关标准,保障学徒培养质量。
(二)存在不足
校企合作受地域距离的限制,人员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少,一方面学生对企业不能进行深入的了解,企业认同感欠缺。另一方面教师不能深入企业的生产和研发,服务企业略有不足。
(三)下步举措
1.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搭建校企网络平台,让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时时观看企业生产过程直播的视频,让企业教师远程现场指导学生。
2.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观药企,深刻体会企业文化,增强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
3.校企联合设立“旭阳”奖学金,以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四、推广应用
现代学徒制促进了校企的深度合作,产教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双主体育人”,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用人单位满意度大幅度提高,达到100%,这个可喜的成绩也成功吸引了扬子江药业集团旗下其他子公司,其纷纷抛出了橄榄枝,并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平均每年接收药学、生物制药技术、中药制药等专业的学生近40余人到企业实习。
我们将继续研究完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现问题,探讨改进策略,加深了校企合作,为高职药品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开辟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