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基本信息 >> 教代会制度与报告 >> 正文

学院五届一次教代会院长工作报告

2018年03月04日  点击:[]

全面推进“双高”建设

奋力开创学院改革发展新局面

——在学院五届一次教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许淑云

(2018年3月3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院向大会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学院高水平院校建设和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的起步年。一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省委高校工委和省农垦总局党委领导下,学院党委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创建一流高职为主线,紧紧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内涵建设、特色建设、效益建设和文化建设,着力实施有效教学精准育人,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又取得一批新成就。

一是“双高”建设取得新成果。2017年,我们组织50余名骨干人员历时20余天,在“十三五”规划基础上,从专业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治理能力建设、服务能力建设和特色项目建设等五个方面,对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方案重新进行了系统优化设计,不仅明确了未来3年内省院两级重点建设项目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顺利通过遴选答辩进入省级高水平院校建设行列,而且,规划完成了到2020年学院内涵发展顶层设计。我们还主动承接并扎实推进创新发展行动计划4个项目和33项任务,奋力推进学院创新发展。同时,还投入2000余万元,进一步改进完善了六个分院8大专业群的实训条件,更新了图书馆管理系统,并新增一批电子图书和纸质图书,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二是教育教学改革迈出新步伐。一年来,我们积极落实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系统优化33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断深化学分制改革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尔雅公司合作共同搭建泛雅在线课程教学平台,推动线上线下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改进细化实验实训项目和实习方案设计,改进了迎新与宿管工作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强化了教学环节质量监控,实施了教学质量年报、学业危机预警与援助,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强化了教学与学工的密切协同,持续推进有效教学精准育人,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2016级、2017级各专业课程考核不及格人次和违纪受处分人次均大幅度降低。学生参加44项全省全国性技能大赛,137人次获一二三等奖,教师参加省院教学技能比赛,30余人次获奖。师生参加全省各项体育赛事成绩喜人,学院女子篮球队在第七届CCBA中国高职院校篮球联赛北赛区获铜牌。

三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2017年,我们着眼新一轮高职教育创新发展需要,围绕持续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加大学院管理服务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先后邀请俞仲文教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郑卫东教授、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副院长陈寿根教授、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陈强教授等全国著名职教专家及在线课程建设技术人员来学院,针对“双高”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专业与课程建设、信息化建设等问题举办培训讲座、进行现场指导,分别选派33名管理人员、52名骨干教师和55名辅导员等赴井冈山、同济大学集中进行综合能力提升培训,选派50余人次参加省内外各类学术会议。222名专兼职教师参加了省高校教师在线学习中心资助项目1240门课程的网络学习培训,其中,已完成468门课程网络培训学习。坚持开展校内常态化的形势任务教育专题报告、新教师业务培训、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名师示范课、专业教师企业实践,以及师德师风培训和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等多种形式培训活动。同时,我们还引进各类人才4名,并不断强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兼职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审核,严把兼职教师队伍入口关。2017年,全年校内外各类培训达1800余人次,立项省级教改科研课题20项,结题6项,发表论文152篇,建设在线课程90门,出版教材29部,其中主编8部有效提升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能力,有力促进了学院“双高”建设内涵发展。

四是学院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2017年,学院以促进“双高”建设为推动力,认真落实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与学院治理体系。完成了学院章程的修订与报审工作,规范并公证了学院英文名称、修改了校旗和校徽。完成了学院新一轮机构岗位调整与人员选聘工作,启动了部门岗位职责和岗位任务清单修订完善及岗位工作标准制定工作,进一步修订完善了课程标准和教学工作质量标准。修订完善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课程考核管理办法》、《学院学生管理规定》、《学生违纪处分规定》、《学生申诉处理办法》等22项制度,积极推进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管理过程精细化规范化,常态化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初步形成,学院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五是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新进展。一年来,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养为重点,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创新创业学分,融入专业教学,开发了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精品在线资源课,引入了蓝墨云班课、艾教育、智慧树等免费手机APP网络学习平台和授课资源拓展平台,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创业讲座16场次,开办创新创业训练营2次,创业精英班1项次,146人次参加并获得结业证书与创新创业学分。开放创新创业实训室11个,新增专业创新创业社团14个,专业创新创业社团参与专业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学生人数124人,拓展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3个,学生创业团队工商注册3项,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创业大赛获奖12项次,新增在校生和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16人。与新道公司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学院揭牌,初步形成了分院专业教师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良好局面,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工作又取得了显著进步,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六是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迈出新步伐。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开展了舞蹈、演讲、辩论、歌手、小品、啦啦操等竞赛活动和清明、端午等节日主题纪念活动,以及分院联谊、颁发国家奖学金系列活动和无偿献血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专业学习和业余文化生活。组织33个品牌社团结合纪念“五四”、“一二九”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参加哈马宝贝评选及全省高校大学生主持人大赛、大学城文化艺术节,礼仪队本年度为29场次大型活动提供礼仪服务302人次。1900余名学生分别获国家省校奖励,879名学生获得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还为学生提供179个勤工助学岗位,奖助贷补体系进一步完善。食堂改造全面完成,公寓改造也全面启动,教学设备设施普遍更新,学生学习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五级心理危机预防体系进一步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富有成效。国防教育、禁毒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学业危机预警与援助工作深入开展,团活党课富有成效,大学生党建团建不断加强,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逐步形成。

七是招生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随着学院的发展壮大与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增强,学院招生就业工作继续呈现良好势头。2017年,根据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要求,千方百计落实各类招生计划3544人,实际录取3065人,报到2909人,录取率、报到率、计划完成率均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三名。而且,我们又一次圆满完成了单独招生考试出题、考务以及评卷、成绩审核与中高职衔接专业转段考核工作,坚持正面宣传引导严格按专业计划录取,从源头上保障各专业群健康发展。采取深化校企合作扩大订单培养、强化就业基地建设、鼓励专升本(应征入伍、自主创业)、召开校园供需见面会等多种有效方式大力推动就业工作,截至2017年8月31日,2872名应届毕业生人,落实就业单位2781人,其中:签约就业1351人、专升本160人、应征入伍7人、灵活就业1263人,初次就业率达到96.87 %,专业对口率达到84.47%。省内就业人数1808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5.01%,毕业生就业分布呈现以“省内就业为主,行业优势突出”的分布特点。毕业生的平均月薪额达到2966元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8%以上,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质量都有较大提升。

八是数字校园建设实现新突破。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基本完成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校园大数据基础平台、校园服务总线等信息化支撑平台和校园一卡通平台建设工作,初步实现对已有教育教学应用与管理系统的集成,实现了统一身份认证、数据的门户展现及大数据的积累。引进迎新、宿管、离校管理系统,重构并细化优化了迎新工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建成了自助文印系统,健全了食品药品实训室教学监控设施,完善了安全门禁系统,引进网络教学平台,更新了图书馆管理平台、大学生心理健康风险评估与咨询管理系统,购置了一批信息化专业教学软件,有效地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我们还调整优化了数字校园建设组织体系和技术队伍结构,系统开展了师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与指导服务,更新了一批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不断加强校内网站安全管理,提高师生信息技术应用素养能力,确保了全年特别是十九大期间校园网络和数据信息安全,初步形成了数字校园建设的良好氛围,学院入选全国第三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九是校企合作办学与社会服务步入新阶段。一年来,我们重视发挥农垦职教集团在资源集聚、促进合作等方面重要作用,积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不断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式,订单培养培训、校企联合育人稳步推进,引进行业企业标准、与行业企业合作举办专业技能大赛、合作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与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资源成为新常态,与好利来公司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与新道公司合作共建新道创新创业学院、与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合作共建北大荒飞防学院、与用友公司合作共建用友会计学院等创新实践全面启动,为学院发展增添了新活力。学院集团化办学经验和案例首次被写入《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2017年发展报告》。

同时,我们举办了垦区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垦区幼儿园园长与骨干教师培训、哈尔滨管理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呼兰区农民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圆满完成了近1000人次的培训与跟踪指导服务任务。承办了全省全国性职业院校师生专业技能大赛3次,其中,全国医学检验技能大赛有来自27各省市自治区93所院校102支队伍700余人参赛。还承接了总局和教育厅各部门在校举办的26个各类培训班服务任务,以及18300人次的各类考试服务任务。选派骨干教师为垦区内外合作企业开展学前专业教师师资培训、创业培训和新型应用技术培训等,培训规模达到13500人次。选派创业指导团队、专业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创业项目指导、企业新产品研发、产品质量检测服务,受到普遍好评。还与木兰县3所中小学对接开展大学生与留守儿童“大手牵小手”活动,为农垦精神病防治院进行“慈善一日捐”活动,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学院还承担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报告撰写任务,及国家职成教育示范县和试验区试点县指导任务,进一步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学院成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

十是文明和谐校园建设取得新成效。我们坚持以服务师生成长发展为宗旨,在全力推进学院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改善师生员工工作学习条件,着力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和谐校园环境。一年来,学院民生投入不断加大,教职工收入不断增加,工作午餐质量不断提高,体检、疗养范围持续扩大,学生公寓条件、食堂就餐条件、学习条件及教职工工作条件显著改善。通过“两学一做”深入开展,一岗双责有效落实,广大教师教书育人自觉性以及机关后勤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意识逐步增强,物业保洁监管进一步强化,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安全稳定工作深入人心,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呈现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

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总局党委和省教育厅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兄弟单位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学院党委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无私奉献、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院党政班子,向关心支持学院发展建设的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立足岗位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为学院发展建设付出智慧和汗水的广大教职员工们表示由衷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学院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部分同志的思想观念跟不上新时代的发展步伐。对新时代高职教育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及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认识不清,缺乏面对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勇气、思路和办法。二是为师生服务的观念还应进一步强化。以教学为中心、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落的不细不实,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部分同志危机意识,执行力不强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同志缺乏主人翁意识和干事创业激情,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只讲待遇不讲业绩,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尽快加以解决。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国教育系统实施“奋进之笔”的进取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推进“双高”建设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落实2018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双高”建设,聚焦内涵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校园信息化步伐,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奋力开创学院改革发展新局面。2018年,要按照学院“双高”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确定的年度工作任务逐项快速扎实推进,并取得实效。

(一)加大投入,建设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发展中心。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发展中心是学院“双高”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标志性成果之一。按照高水平院校建设方案,拟建设约2万平方米的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大楼。中心建成后,将承载农垦新道科技创新孵化器、食品农产品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研发中心、现代经贸服务业产教协同创新中心三大服务主体功能,涵盖互联网+、高新技术、电子商务、VR系统研发、智慧旅游、文化创意、专利技术转化、管理咨询、科技信息服务、商务咨询、品牌营销策划等领域,形成与企业共建的应用技术研发、推广服务、创业孵化、公共实训、培养培训等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载体。2018年争取完成环评、初设、立项、地基和主体框架施工等各环节工作任务。

(二)依托集团,深入推进“企业学院”建设。完善集团运行机制,利用管理软件促进集团规范化管理,争创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做好遴选准备工作。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通过合作建设各种形式企业学院,激活二级学院发展活力。2018年,围绕“双高”建设任务落实,依托职教集团,要启动下列企业学院建设并取得实质性成果。一是企业与哈尔滨好利来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好利来烘焙文化学院”,开展面向学生、中高职教师、街道社区、垦区职工、下岗人员、毕业大学生的食品烘焙技能培训。二是与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用友新道会计学院”,探索实训、联合招生等人才培养新路径。三是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新道创新创业学院”,为大学生和社会提供创新创业培训、咨询、指导和孵化等任务。四是与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农业广播电视大学创建混合所有制的“北大荒农民学院”,承担培养农民注册制学历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场场长培训等任务。五是与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合作,建立“北大荒飞防学院”,培养无人机飞手,为垦区农牧场和各县提供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植物保护及护林、物流传送等服务。六是与隆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建“隆平农学院”,为垦区和我省培养涉农类技术技能人才。七是与德国伯福集团、北京左夫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中德老年护理研究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拓宽学院国际交流合作路径和空间。

(三)打造核心竞争力,着力建设一流专业群。专业群是职业教育教学链服务产业链发展的必然产物,以龙头专业为核心组建的专业群建设可以有效地提升培养和服务质量。2017年,我们要推进以下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专业发展机制。面向现代农业、食品药品、医药卫生和文化教育,聚焦现代农业服务业、绿色食品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健康服务业和学前教育事业,建成以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会计专业、护理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为骨干的5个专业群,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精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体系,带动其他专业群和专业同步发展。同时,加快推进食品加工技术和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2个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力度。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虚实结合、学训交替”、“智慧链通、产教融合234”、“医校融通、学做一体、能力递进”、“园校(校校)融合411”、订单培养等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育人机制。三是构建群内专业充分共享、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实施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联合行业企业开发核心课程和配套教学资源,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四是合作共建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全面推进高水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习实训条件。五是推进教学诊改。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建立健全专业教学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提升能力素养,构建一流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双高建设的支撑和重点,在完善机构职能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前提下,未来三年的建设重点,一是要完善教师发展中心。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建立体现产业与专业特色的教师分类培养与管理制度和契合高职教育类型特征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直聘办法,研制“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教师教学能力认证标准,创新教师成长发展激励机制。二是实施“领军人才建设计划”。培养引进和特聘专业领军人才、技能大师等高端人才10名以上,培养引进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4名,建立8个名师工作室和10个大师工作室。三是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创新与改革,以重点建设专业群为核心,整体推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创新专业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形成教育教学、技术攻关和科研的协同创新机制,重点打造5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名师领衔、骨干支撑”国内一流的专业教学团队,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四是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专任专业教师的“双师型”比例达到85%以上,重点专业达到90%以上。45岁以下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75%以上,新补充专业教师中具有两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比例达到90%以上。行业企业聘请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承担专业课的授课比例不低于55%。

(五)强化执行,构建一流治理体系。一流的院校治理能力是建设双高、实现一流高职奋斗目标的保障条件。建设期内,要不断优化内部治理,保证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一是要加强学院章程和制度落实,加大行业、企业、教师和学生等参与学院管理的力度,形成与学院章程相配套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和执行体系,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推进学院理事会和校友会建设。二是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推进集团化办学,加快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育人模式探索,健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办学育人机制。三是要继续推进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二级学院由“教学单位”向“办学单位”转变。四是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改进完善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度,完善以业绩贡献为基础、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重点、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绩效工资制度。五是要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学分制、导师制、补考重修制、主辅修制等。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机制。六是要逐步承接与落实高校放管服各项措施,制定承接工作方案,推进落实教师职称评聘、内部机构自主设置等一系列政策与制度,发挥自主办学积极性,释放发展活力。是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全体党员干部,尤其是机关各个部门的年青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沾染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坏作风,要真正树立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意识和理念,强化执行力,在带头干事创业中树立学院干部的良好形象。

(六)瞄准行业社会,构建一流服务能力。高校服务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高校的社会价值。我们要发挥专业与人才优势,促进社会服务功能形式与内容、规模与数量的新突破。一是要大力加强服务载体建设。依托北大荒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发挥黑龙江农垦职教集团作用,推动专业与行业企业共建应用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平台、创业孵化基地、公共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载体。二是要完善服务管理相关制度。要制定学院《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科研项目转化成教学项目奖励办法》、《社会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科技服务创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和完善教师技术服务的制度与政策,形成支持专任教师开展应用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的长效机制。三是要加强服务团队建设。依托专业教学团队,建设6-8个协同创新团队,面向重点发展产业,开展应用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横向课题研究和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技术协同创新能力。每年立项横向课题10项以上,年技术服务到款额不低于200万元。四是要发挥基地作用。依托学院培训服务中心,在建设和发挥好黑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12个培训基地作用的基础上,建好社区老年大学、北大荒农民开放大学,搭建多样化学习平台,主动面向相关行业企业开展企业员工和行业从业人员的新技术、新知识培训,面向周边社区开展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开发特色培训课程和在线教学与培训资源。年承担的职业培训规模不低于15000人次,培训服务到款额不低于500万元。五是要强化创新创业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服务行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增强学生的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落地人才培养,立地成果转化,异地服务活动实施。六是承办有关赛事和会议。做好中国农垦职教联盟第二次理事会会议和全国农职委职业技能大赛赛事筹备工作,保证会议和赛事如期举行。

(七)凝练特色,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继续发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优势,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深度融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是要深化课程改革,完善“1+X”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依托新道创新创业学院,开发创新创业思维类、兴趣类、技能类、素养类、管理类等课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建设期内,开发1门精品资源课和一批创新创业专业创新课程,出版教材2部。二是要依托新道创新创业学院,共建创教、创学、创训、创富、创研“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孵化器,提供引导、咨询、培训、贷款、推介、论证、市场开拓与成果转化一条龙式支持服务,实现集创新创业知识学习、研讨交流、创意展示、技能训练为一体的创业生态圈。三是要对接新道公司的“千导师资”培训计划,培养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双创导师专家团队,构建产学协同的双创师资培养机制,完善信息化双创指导资源平台。建设期内,培养省内创新创业名师2-3名,国家优秀创业导师2-3名,企业兼职创新创业导师达到50人。四是要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不断丰富“双创”教育文化内涵,通过“赛”、“节”、“讲”、“展”等多种系统化、常态化、品牌化的双创活动,展现创新创业魅力,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文化。

(八)整合应用,建设数字校园。按照双高项目和国家级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要求,扎实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促进校园数字化、信息化。一是要加强网络基础建设。通过与移动通信公司合作共建,改造升级现有基础网络架构,实现有线、无线全覆盖,校园实现10G-40G骨干互联,1000M到桌面,总出口带宽扩容至10G以上,建立统一的运维监控平台,完善安全信息等级保护,建成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二是要强化信息化整体设计。进一步完善数字校园建设规划,细化管理信息系统整体设计,加快推进人事、后勤等各职能部门业务信息系统和教育教学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建设统一身份认证与管理平台,优化数据集中、系统集成的应用环境,实现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科研等各类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和数据交换的规范化。三是要健全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建立基于信息化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信息中心职责任务,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应用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保证系统数据的全面、及时、准确和安全。四是要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强化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一站式的信息服务,提高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各类数据进行记录、更新、采集、分析,以及诊断和改进学院管理的能力。五是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推广网络通识课程的基础上,引进泛雅在线教学平台,改革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建设期内,开发建设33个专业100门左右在线课程,建设虚拟实训中心(室)等虚拟仿真学习平台;开发学业预警系统、师生成长与发展信息系统等。

(九)聚焦立德树人,打造“三全育人”新格局。一是认真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积极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学业危机预警与援助机制。落实学业危机预警与援助的主体责任,优化预警与援助工作的程序、标准要求,纳入部门和个人绩效考核,强化协同,协调推进学业危机预警与援助、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提升学业危机预警与援助实效。三是积极实施“千日成长”工程。学习借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先进育人理念与做法,结合学院实际,围绕“品德优化、专业深化、能力强化、形象美化”,打造“精专业、懂做人、会做事”的优质学生,探索第一、二、三课堂融合的育人机制与载体,通过抓紧一年级、抓实二年级、抓牢三年级,努力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氛围,全面实现学生天天成长、人人成长、持续成长、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幸福成长。

(十)强化保障,建设安全文明校园。一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和安全一票否决制度。坚持技防人防结合、教育管理并重,突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岗位,加强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及时进行整改,进一步抓好安全保卫队伍和群防组织建设,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二是不断改进和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定期开展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及时掌握动态,及时帮助师生员工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促进校园和谐稳定。要关心师生成长与发展,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师生心理状况调查,积极开展心里疏导,及时消除心理障碍。建好管好用好“两微一端”,发挥新媒体在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实习实训教学安全管理。加强实习实训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各类应急预案,组织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和师生应知必会考核,严格安全操作规程,定期开展安全检查,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教学设备设施与物品安全,努力营造安全舒适的教学环境。四是继续重视和实施民生工程。在学院全力推进“双高”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继续实行职工午餐、职工体检和职工疗养等制度,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继续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

同志们,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让我们以百倍的努力,千倍的勇气,万倍的干劲,励精图治、锐意创新,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共同谱写学院美丽的新篇章!

以上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谢谢!

上一条:五届二次教代会院长工作报告 下一条: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