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肩负着传播知识、培育人才、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3月21日,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党支部组织员李旭颖同志为全体党员带来一场以“严守纪律规矩 永葆师者本色”为主题的党课,深刻揭示了纪律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为党员同志敲响了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

一、明纪:理解纪律的深层意蕴
李旭颖同志从百年党史中提取教育基因,指出纪律是党的生命线,更是教育事业的基石。纪律始终是推动教育进步的无形力量。她强调,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既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践行者。我们必须将政治纪律放在首位,确保课堂讲授始终坚守正确政治方向,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传播有底线”。政治纪律、师德纪律、学术纪律,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三重底线”。
二、省身:高校教师的纪律风险点
以案为戒,党课通过剖析宁夏大学马某某违规发放津贴、重庆师范大学唐某课堂发表错误言论、九江学院朱某某网络发表不当言论等典型案例,直击高校教师纪律风险点。警示教育工作者,课堂讲授需警惕“口无遮拦”、评分需坚持公平原则、师生交往需把握分寸。每一个案例都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纪律失守的代价,也提醒广大教师时刻绷紧纪律之弦。
三、践行:让纪律成为立德树人的灯塔
如何让纪律从纸面走进实践,成为立德树人的灯塔?党课提出了构建“三全”纪律生态的解决方案:在教学全过程嵌入课程思政审查表,确保教学内容与党的教育方针同频共振;在科研全链条推行“阳光流程图”和学术诚信承诺制,让科研在透明中生长;在育人全方位联动家庭、学校、社会,形成监督合力。同时,强调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的辩证关系,指出学术自由并非无度,而是在规范框架内追求真理;学术规范也不是束缚创新的枷锁,而是保障学术生态健康的基石。
党课最后李旭颖同志强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高校教师指明了行动方向。准则不仅是对行为的约束,更是对师者身份的庄严承诺。高校教师应以身作则,将准则融入日常教学、科研和生活中,让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新时代学生的引路人和示范者。
在这场纪律必修课中,每一位教师都是主角。唯有坚守纪律底线,才能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