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质量监控 增强师范系教师职业素质
学院特聘督导张志德
2010年4月21日
一.建立完善“三级”督导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举措
教育部在2006年下发了16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这是职业教育由追求规模化到追求内涵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学院和许多职业院校一样经历了组建转型,完成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面向市场调整专业的几个重要阶段,今天也到了集中精力抓内涵建设的新时期。学校的内涵建设内容十分丰富,在诸多要素中重点是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好,就能为生产、建设第一线输送高素质技能型的优秀人才。职业教育就是要把教育对象——学生培养成适合工厂、企业需要的合格产品(精品)。只有优质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才能被工厂、企业争相录用。学生就业率高,这是宣传我们学校最好的广告,只有高就业才能带动招生,扩大招生。另外从学校为学生服务工作流程看;学生入学(招生)——在校学习——毕业(离校就业)。这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而在校学习的三年时间是该链条的关键环节。在校三年是将学生由原材料加工成合格产品(精品),实现蜕变,发生质变的炼狱阶段。不经过炼狱铁矿石不能成钢、不经过炼狱浑金不能变成赤金。学校建全“三级”督导体系加强教学工作的监管,这一举措正是抓住了学校工作的主要矛盾,抓住了学校建设的关键,是符合提高教学质量规律的。此举必将加快我院向标准化职业院校发展的进程。可以这样说学院“三级”督导体系的构建是加快学院内涵建设的需要,是建设标准化职业院校的需要,是我校健康发展的需要。
另外还要说明一点加强教学监督、指导有利于各位老师的进步与发展。首先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监督,因为人都有惰性,或者说有劣根性:如贪婪、私欲、贪图享乐等……一旦放松自律或失去外力的约束就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人一定要有约束,火车要受铁轨约束,一旦出轨就会车翻人亡,江河要受堤坝约束,一旦冲破堤坝就会泛乱成灾;风筝要受丝线的牵制,否则再好的风筝也无法与蓝天为舞。
督导的检查是鞭策我们进步的警钟,是促使你改正错误不断进步的良药。中国有句成语叫“切磋琢磨”,“切”的原义是打磨兽骨,“搓”的原义是打磨象牙,“琢”是雕琢璞玉,“磨”是打磨石器。经过“切磋琢磨”的象牙、璞玉、石器、兽骨都成了珍贵的装饰品或用具。我们各位老师都是质地很好的美玉,经过精雕细琢一定都会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我们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综上所述抓教学必须抓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搞好课堂教学,搞好课堂教学老师又是关键。提高教学质量事关学校的前途发展,与我们每个人休戚相关。学校这棵大树枝繁叶茂我们才能背靠大树好乘凉,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英国有位王子说过:“有许多事我们可以去做,也可以不做,唯有责任必须去做,而且必须做好。”提高教学质量就是我们必须去做,而且必须做好的责任。
二.小幼教师应具有的素质与能力(技能)
教学能力(技能),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桥和船,我们任务是过河,没有桥和船这个有效的工具,要想顺利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一定困难重重。因此首先要对我们培养的对象应具有的素质与能力(技能)进行分解。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类型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果把这个概念外延缩小;内涵增大,进行推演就可得出师范系培养人才的类型应是具有高度文化素质、高尚品德素质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技能)的小幼教师。其素质与能力结构如下:
(一)高素质
高尚的思想品德;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二)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技能
语言的表达与讲解能力;教材的解读能力;制作教具尤其制作课件的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驾驭掌控教学过程的能力;完成每一教学环节的内容、方法、技能;课件与常规教具的操作演示技能,简单实验的操作演示技能;板书的设计与书写技能;评课与说课能力;课堂常规管理与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
(三)其它能力
教研能力;组织各种活动能力;创新能力;说服教育能力;自学能力……
(四)其它技能
规范书写汉字,运用普通话讲课;正确使用态势语,着装与饰品符合教师职业;面部表情与目光使用。简笔画、识谱、制作手工、弹奏乐器、运用儿童语言讲故事,编排儿童舞蹈……
(五)各学科特殊能力与技能
将以上小幼教教师应具有的素质与能力诸多元素再粗略的归纳可分为三条线:一是政治思想品德素质;二是知识素质;三是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与技能素质。
我们师范教育培养的是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才,他们应具有的能力是多方面的综合体。而且其技能的科技含量也比较高,很多是属于心智型技能,并非简单的操作训练所能获得。如教师备,课讲首先要对教材解读加工,要有理解力与再创造能力,另外还要有讲解表达能力。课件制作和使用要求有制作操作能力,但要把教学内容同步讲解给学生,又必须借助教学语言。同样给学生解答、纠错,又必然用到分析能力与归纳推导能力。板书设计与书写要有对教材的正确理解能力,同时又涉及到汉字的书写技能。幼儿教师,要求的能力更多:如表演、绘画、弹奏等。总之小幼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技能是多元化的综合体。因此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获得,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培养与训练才能形成。
三、课堂教学应渗透小幼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技能)的培养。
培养准小幼教师教学能力(技能)应做的工作很多:如改革现行的教材、构建符合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强化教法课教学、以及基本功练习等。今天我重点讲一下,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教学能力技能的培养。首先在设计教学时应有培养小幼教师教学能力的环节:如在教学中让学生练习理答、评价;或者让学生设计导课、结课;甚至把学生能看懂的知识让学生自己练习讲等,均可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做好示范:如板书设计与书写的示范、导语、结课语示范,教师讲课用语示范;朗读发音的示范;尤其是引进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示范,如能运用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进行教学,学生耳濡目染长此下去,学生必然心领神会潜意识的接受,在今后的教学中就会自觉模仿运用。再次、有意识的将小学知识融进练习题。在这方面有许多老师做得很好,如姜志刚老师在讲美学时,设计一道题:“在小学作文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作为课后巩固练习题,学生经过讨论提出很多有见解的答案。将这样高深的美学知识与小学作文教学紧密的结合,有利于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李鸿铭老师版书粉笔字规范完美,赏心悦目,学生为之顷倒。张凤杰老师总结上舞蹈课“学练说教”法,就直接将教学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很有创意,把学会转化为会教。刘斌老师积极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突出能力培养。郑军老师在课堂上模拟设置儿童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教育解决,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总之很多教师在这方面都在进行积极的尝试,并且各有特色,在此不一一列举。
以上就如何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上,实施教学能力与技能的培养,提出了三点意见,供诸位参考。同时也要将此列为评价每位教师课堂教学观念是否转变的重要标准。突出能力与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的要求,突出教育教学能力与技能(相关学科能力)的培养是师范教育的特点,这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结合。也是我们师范教学改革的方向。相信诸位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挥探索精神、大胆尝试一定能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最后给各位老师提出一点希望就是要做一个爱读书的人,也就是做一个学习研究型的老师。想用这样的几句话表达一点读书的体会:
不读书的家庭是精神的贫民窟,枯燥乏味;不读书的生活是茫茫荒漠,长不出绿色植物;不读书的头脑是无源之泉,智慧之河将会枯竭;不读书的人生是无字日历,留给未来的是一张白纸。
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写过一首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君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浅显易懂,可是哲理隽永耐人寻味,读后深受启迪。如果我们真想使自己知识更丰富,品德更修美,能力更超群,那就努力读书吧。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一样,去如饥似渴的读书吧!“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读书,我们的工作、思想才能一步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