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室
 

张金华:“学习领域”——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尝试

2010年05月06日 00:00 督导科研处 点击:[]

“学习领域”——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尝试

上海工商信息学校张金华

为进一步提高中国职教师资水平,作为中德政府间的合作项目,由国家教育部和德国继续教育与发展协会(INWENT)联合组织中德职教师资培训,项目通过在德国现代化企业和职业学校里进行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培训,旨在培养一批在专业技术、专业教学法及职业教育理论上有深厚造诣的职业教育骨干教师。我有幸作为其中的一员参加了2005年电子技术应用第四期培训班,能够全方位的感受并接触享誉世界的德国职业教育,百闻不如一见,通过二个月的实地培训,深深感到自己无论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专业技术上都有了一个全新的领悟,而项目本身所包含的隐性学习因素更使我终身受益。

在培训期间,德国职业教育新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和“行动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给我很多启示。本文对德国职业教育实施的新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所表达的职教理念进行归纳,尽管不一定准确地理解和表达了其中的全部内涵,试图为当前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提供一个更为宽泛的思考空间。一、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介绍

长期以来,德国实施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培训与职业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工人,在德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双元制”职教体系中,企业的培训具有决定性作用,而职业学校则处于从属或配合方的地位。随着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水平的提高,企业对劳动力的职业素质和行为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过去人们重视的手工技能和生产中的统一调度,逐步被专业复合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所替代。对此,双元制模式中的企业培训与职业教育在衔接沟通上出现了问题,作为配合方的职业学校教育难以适时满足企业界的要求,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整体成效。企业界对职业学校教学的批评主要集中在职业学校的课程方面:

1,专业系统性太强,缺乏对职业实践的具体指导意义;

2,学科教学内容重复且落后,难以适应科技发展与职业提升的要求;

3,过于强调概念,忽视经验性知识而偏重纯理论知识。

针对以上问题,负责德国职业学校课程方案编制的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1996年5月颁布新的课程“编制指南”,以“学习域领”课程方案取代沿用多年的以分学科课程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方案。几年来,部长联席会议一直在努力围绕职业教育的特点不断进行课程的开发和探索,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职业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他们认为: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学生的确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而学习领域课程改革的重要之处,就是面对这种现实,从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入手来划分不同的行动领域,用行动导向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这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职业教育的重点应注重行动,而不是抽象的公式,繁琐的理论验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工人。

2004年新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在德国各州的职业学校内全面实施,新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在内容上摒弃了学科体系的束缚,紧紧围绕职业活动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实施以职业任务和行为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从而集中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将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确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中的基础地位,为提高教学成效开创了新的教学途径。

二、“学习领域”——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崭新视域

所谓“学习领域”,是一个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一个学习领域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基准学时)三部分构成。一般来说,每一培训职业(即专业)课程由10至20个学习领域组成,组成课程的各学习领域之间没有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直接联系,但每一“学习领域”均以该专业相应的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其基本内容都是工作过程取向的。其中,目标描述表明该“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特性,用职业行动能力来表述;内容陈述则使“学习领域”课程的内容具体化、精确化;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基准学时)可在整个学习年限内灵活安排。

下面是德国设备职业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工(IHK)学习领域一览表和对学习领域2的具体描述。

学习领域 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工(IHK) 课时

1 电工技术系统分析和检验功能 80

2 计划和实施电气室内布线 80

3 控制分析和匹配 80

4 准备信息技术系统 80

5 工作器具的电能供给和安全的保障 80

6 设备分析和检验它们的安全性 80

7 设备控制的编程和实现 80

8 驱动系统选择和集成 60

9 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集成 100

10 自动化系统启动和交付 80

11 自动化系统保持标准和优化 100

12 自动化系统计划 60

13 自动化系统实现 80

对学习领域2——计划和实施电气室内布线的描述

1,学习目标

1)学生分析对于设备和仪器能源供应的室内布线的任务。

2)学生在考虑典型的电网系统和必要的保护措施的前提下计划室内布线。他们还利用计算机支持制作电路图和室内布线图,他们测量元器件的尺寸,并且在考虑功能、经济性和生态学的外观情况下选择它们。

3)学生应用电子室内布线计数的专业概念。他们还充分利用英语。

4)学生计划在设备建造方面典型的进程。此时它们确定满足任务、材料支配和与其他参与者协调一致的行动方式,选择工作器具并且协调工作进程,他们计算对于设备建造产生的费用,制作报价并且向客户解释之。

5)学生建造设备。此时他们在考虑在电气设备工作的事故预防规定的情况下遵守安全规则,他们了解可能的电流危险并且重视有关的安全规定和保护措施。

6)学生启动设备,记录工作值并且制作文件。他们检验设备功能,寻找和排除故障,他们向客户交付设备,演示功能并且指导应用。

7)学生评价他们的工作结果用于工作组的优化。他们为已经处理的任务制作一份账单。

2,学习内容

1)任务计划,任务实现。

2)一个设备或者一台仪器的能源需求。

3)安全规定。

4)室内布线技术。

5)工作器具额定数据。

6)电路图种类。

7)确定线路尺寸。

8)工作组织。

9)费用计算,报价制作。

3,学习时间:80小时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德国改革后的课程方案,以学习领域为单元,是一种行动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它是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由于每一行动顺序都是一种自然形成的行动过程序列,而且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序列,因此,这一行动体系课程对每一门学科可能是不完整的,但对每一个职业行为来说却是完整的。

与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要求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

1,“学习领域”课程的内容定向更多地是指向隐性的动态的职业“能力”,而不是显性的静态的职业“资格”。

2,“学习领域”课程的内容选择更多地是立足于工作过程,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尽可能地使学生获取与工作过程有关的经验和策略。

3,“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目标更多地是定位于技术工人,突现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

三、“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法改革的新范式

针对“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颁布了新的职业学校“框架教学计划”,该框架教学计划指出:为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职业学校要强调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以使学生在其未来的职业活动中能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价计划。

为此,该框架教学计划对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给出了具有范式意义的解释:行动导向的教学要以对职业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情境为教学的参照系,要遵循“为行动而学习”的原则;行动构成学习的起始点,并尽可能地由学习者自我实施且进行反思,要遵循“通过行动来学习的原则;行动必须尽可能地由学生自己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检查、独立修正和独立评价;行动应该促进学生对职业实践的整体性把握,包括对技术的、安全的、经济的、法律的、生态的、社会的等多种因素的考虑;行动必须与学生的经验整合并反思其社会效果;行动应该与社会进程,例如利益取向、冲突化解等紧密结合。

“行为导向”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多种课堂教学的模式。

1,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地进行,要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项目准备要求学生和教师具有四个中心计划要素:在课堂上引入新的授课方式;教师准备的项目计划;和班级一起协调计划阶段;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不断修改原始计划。项目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独立与协作工作的能力,锻炼学生掌握工作思路与方法,训练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技能以及跨专业的各种能力,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在针对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行为环境中,形成职业行为能力的一种方法,它特别适合在课堂上对实际生活和职业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运用案例分析,在获得答案和陈述理由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选择。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和工作过程中,要求所有学生亲身经历,例如认识问题、深入了解问题、解决问题、陈述理由,并能得出相应的结论。案例分析可培养和发展学生决策的能力、从丰富的资料中获取解决问题所需信息与学习内容的能力和将整个决策过程的思维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3,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是旨在营造人为环境或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学习职业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据此还可获得重复训练机会,以及随时进行评价的可能性。模拟教学是一种更为宏观的教学改革策略,它全面考虑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特有的属性、要求与规律。模拟生产与服务的环境加上项目教学、案例分析、卡片展示等富有针对性的协作教学行为,综合作用于学生,围绕专业或职业特有的知识能力及跨专业的关键能力的教学目的和目标,对养成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事务能力及个性与社会能力,得到真实意义上的职业熏陶与锤炼,由此获得的教学效果与质量。这显然是学校教室里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所不能及的。

四、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1.它较好地解决了为什么而学的问题。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改革明确提出了学是为了用的基本策略。以此为出发点,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就不可能是系统的(相对于学科知识来说是不系统的,但相对于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来说又是系统的),也不可能是单科为主的知识而一定是综合学科的知识(因为要完成一项具体工作所需要的是多个学科的知识)。

2.它较好地解决了从哪里学的问题。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改革明确提出了在做中学的基本策略。以此为出发点,学习领域的主要内容源于企业的生产领域,学习领域的总合基本涵盖生产领域的全部内容。学生在做中学,然后在学中做,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实践——理论——实践)。

3.它较好地解决了怎样学的问题。德国学习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应当以行动为导向,主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这一教学法以职业行为为导向,以学生活动为主,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由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行为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索行为,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逐步养成所需的职业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化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过去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持者。

4.它较好地解决了如何评价的问题。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改革明确提出了应按照企业的评价标准的基本策略。以此为出发点,职业学校常见的笔试评价手段不再是唯一的了,60分及格的习俗被要么是合格产品,要么就是不合格产品的客观标准所替代了。(对于商品来说确实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之分)。

以“学习领域”为主要内容和以“行动导向”为主要手段,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学习领域的划分和行动导向方法地位的确定,是德国职教体系中最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当然,德国学习领域改革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所有相关教学内容是否都能统一在“行动体系”这一个标准之下也是值得怀疑的;具有综合学科知识体系的师资也是一个问题等。因此,我们在借鉴时,应结合我国的实情进行选择,一方面应学习他们的合理可用之处,另一方面也应保持我们的科学适用做法,从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五,思考和建议

如何深入地推进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改革,搞好当前职教的课程改革,从大的背景来说,我们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职业教育不能过度学历化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普遍没有文化基础课程,如大盖劳职业学校,学生一星期只有1.5天在学校上课,3.5天在企业培训,而在学校的时间里,一星期有40个课时,只有4节来上宗教语言经济等综合文化课程。学生绝大部分只学习专业及专业技能,突出了专业技能的重要性。我们片面说要夯实文化基础,追求大而全的学科体系,加大文化课程的比重,进行所谓的英语、计算机、语文、数学统考等。为终身教育作准备,愿望是好的,但实际操作却不太理想,不太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的长处在于形象思维,不擅长逻辑思维。再加上学生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上职校的初衷就是学一门技术,这样的后果造成了鱼翅和熊掌不可兼得。

2,职业教育不应该是单纯的学校传统教育

我们的职业学校,很多脱胎于普通中学,忽视了职业学校的职业意义,没有办成“产、教、学”结合的一体化职业教育。类比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学校和企业紧密配合,学校管教学,学生归企业管理,有企业的参与,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和互动。在50—80年代,我国很多大中型企业就办有技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解决了当时技术工人紧缺的问题,为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但到了现在,很多企业把技术学校资源作为非生产性资源剥离了,企业缺乏举办职校的动力,把职业教育单纯作为教育学的问题。这里要借鉴德国的经验,象戴姆勒—奔驰公司,他们就办有自己的企业培训中心,直接为自己企业培训合格的技术人才,另外有些学校不好办也无力办实践训练场所时,德国的行业协会就承担起这个责任,集中办有跨企业培训中心,为上述学校提供实习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德国经济的腾飞,产品质量的优异,很大程度归结于有一大批受过良好职业教育的具有职业道德的技术工人。

2005年11月6日

上一条: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 下一条:刘延东:大力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 促进科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闭

2018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黑ICP备案 060005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