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垦区助推产教融合 共建共享助力共赢发展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产教融合案例之一
孙 强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025
摘 要: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坚持服务垦区办学理念,与完达山乳业集团深度校企融合,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共育人才培养、共建共享集“产、学、研、服”于一体的乳品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在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培训资源、实习实训条件和教师企业实践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校企融合、协同发展的共赢模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共育;共建共享;实践基地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主动适应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需要,促进优质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优化与共享,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破产教融合壁垒,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科学谋划,全面布局,明确服务垦区办学定位,充分发挥垦区食品企业优势,与完达山乳业集团深度校企融合,共同建立产业学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努力构建校企融合、协同发展的共赢模式。
一、主要做法
(一)共建产业学院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紧紧围绕建设“三大一航母”、“1213”工程体系、新型国际大粮商、绿色智慧大厨房的实际需要,深入贯彻落实北大荒集团党委关于人才培育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培养适应企业一线技术技能人才,促进集团事业发展,为北大荒农垦集团改革发展和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为了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研、服”融合发展。2021年与完达山乳业集团签订了共建产业学院合作协议。双方就校企合作、产业学院、“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等达成多项意向协议,并就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师资互派、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开展多次研讨,为校企双方开展深度合作夯实了基础,为校企协同育人提供崭新平台和具体举措。
(二)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黑龙江省是乳业大省,拥有完达山、飞鹤、龙丹等多家地方品牌,同时伊利、蒙牛等大型乳业集团也相继落户于此,乳品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始终处于本省食品制造业首位。完达山乳业集团是黑龙江农垦职教集团的副理事长单位,长期与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共建,为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解决生产性设备物料投放量大、不符合实践教学需要等矛盾,学院2008年开始筹建乳品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大三元食品机械公司自主研发了省内第一套教学型乳品生产设备,为省内同类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借鉴。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乳品生产性实训基地紧密对接完达山乳业集团各类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完全按照乳品GMP规范进行设计,模拟乳品真实生产场景进行建设,按照员工进入车间更衣、洗手、消毒、风淋的程序,建有液态乳、酸乳、乳粉三条生产线,并建有CIP清洗系统。实训基地2009年底投入使用,作为食品类专业群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已先后为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职业学院等院校提供教学服务,为省内多所中职学校教师提供技能培训服务。2020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乳品生产性实训基地。
(三)共建师资培训基地
北大荒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是王震将军亲手缔造的,隶属于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的民族乳品企业。资产总额36亿元,下辖20家分公司,员工近12000名。分公司遍及全国各地,省内分(子)公司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市、九三分公司、北安市、8511农场等地。作为黑龙江农垦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学院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选派13名优秀技术及管理人员到学院兼职,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2013年完达山乳业集团与学院联合申报了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乳制品生产与质量控制国家级培训基地,2014年开始实施培训。作为国家高职教师的培训基地,提供乳品自动化生产设备体系与运转、乳品原料供应与前处理工段岗位实务、乳品后处理工段岗位实务、乳品灌装工段岗位实务、各工段岗位的设备与工艺设计、乳品生产自动化控制岗位实务、自动控制系统与设备、自动仓储系统岗位实务与设备、乳品原料与成品质量检测与控制岗位实务、乳品营销策划与岗位实务等实训项目六大类20多个实训岗位,可同时接纳50人左右的培训任务。2020年再次联合申报了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并连续两年承接了黑龙江省职业院校食品类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共培训骨干教师28人。
(四)共同开展订单培养
学院与完达山乳业集团早在2012年就联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不断探索和完善校企共建、过程共管、人才共育的校企深度融合育人模式。校企共同组建专业教师团队,共建了省级精品课程“乳制品生产与控制”,企业生产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常态化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有效地提升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2020年9月,由北大荒农垦集团牵头组织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签约仪式正式召开。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与完达山乳业集团再次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并共同招生43人。本次签约仪式标志着集团内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是集团优化和整合教育资源,服务三大一航母战略目标的新起点,也标志着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与完达山乳业集团“协同发展、合作共赢”产教融合新模式的开启。
(五)共建教学培训资源
1.共建精品课程
“乳制品生产与控制”课程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2010年4月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本课程由学院与完达山乳业集团共同组建课程团队,根据学生工作实际岗位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完善了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课程以乳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品控、设备维护与保养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还针对伊利乳业、龙丹乳业等其他乳品企业,通过问卷调研等方式总结分析了乳品生产的工作过程,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最终确定行动领域。课程为理实一体课程,强调在“学中做、做中学”,利用乳品生产性实训基地,完全模拟真实生产场景,实现了人才培养最大程度的满足企业的需求。
此外,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深入,校企又针对学生需求较多的微生物检测岗位,组建了“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建设团队,除优化课程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外,还共同制作了大量的视频教学资源和动画资源,共计106个,时长515分钟。2019年被评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分别在“学银在线”“爱课程”“学堂在线”“超星泛雅”平台与全国院校共享,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47所本专科院校的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共计4000余人参与选课学习。
2.共建生产实训指导书
依托完达山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校企共同开发了实训指导书等培训资源。其中,合作开发培训课件3个:阀门泵净乳、均质机培训课件和乳品微生物概念培训课件,无菌概念与工艺质控培训课件;培训岗位标准4个:前处理岗位标准,CIP清洗岗位标准,浓缩岗位标准和喷雾干燥岗位标准;培训讲义2套:康美包培训讲义和乳品检测讲义;生产实训室指导书7个:巴氏杀菌乳生产操作实训指导书,均质机操作实训指导书,净乳机操作实训指导书,水环式真空泵操作实训指导书,SMZF100型升膜蒸发器操作实训指导书,低温干燥塔操作实训指导书和CIP清洗系统操作实训指导书。填补了乳制品企业培训和师资培训资源的空缺,实现了各类培训充分与企业岗位的紧密对接。
3.共同开发数字化教材
依托北大荒集团的企业资源优势,学院与完达山乳业集团合作开发编写了数字化教材《乳制品生产与检测技术》。教材开发结合完达山实际工作岗位,以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过程为导向,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在企业生产和检测岗位的技术技能。2019年,教材正式出版,除传统理论知识外,教材还融入了乳品生产岗位和检测岗位的实操技能资源,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企业的真实岗位情况和要求,实现了企业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成果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高
近年来,除完达山订单班外,大约每年有近30%的学生进入乳品企业就业。依托校企共建的课程资源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乳品行业毕业生。学生专业技能大赛获国家级奖项13项,省级奖项22项;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6项。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专业对口率达7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100%。
(二)教学科研成果丰富
依托与完达山乳业集团组建的专业建设团队,共同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在线课程2门,出版信息化教材1部。团队教师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创新研发,形成了研发成果和课题成果,申请专利2项。“龙菽豆浆粉”项目获2020年第六届黑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横向课题“自主研发脱盐乳清产品与设备”获得黑河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三)示范引领作用突出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与完达山乳业集团共建的乳品生产性实训基地对黑龙江省同类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的乳品实训基地建设都借鉴了该项目的成功经验。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白金明、教育部职成司副巡视员谢俐等领导对基地建设给予高度肯定。
在此良好的合作基础上,校企双方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成果和成效,但也还存在较多壁垒,仍需要各级主管部门和校企自身提供更多创新性的思路和解决措施。一方面学校教学运行和企业生产运行的方式还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双方合理协调教学与生产的关系,找到共同点和平衡点;另一方面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系统进行教育教学培训,仍需校企共同协调企业教师和专任教师的关系,通过身份转换等方式找到相互弥补的措施。
作者简介:孙强(1979—),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食品工程分院副院长,硕士学位,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食品专业教学与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