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正文

心血浇艳格桑花—农垦职业学院师范教育分院特别关爱藏族学生成才

2021年05月28日 15:08 张莉岩 点击:[]

    心血浇艳格桑花

                    ——农垦职业学院师范教育分院特别关爱藏族学生成才

格桑花是藏族文化象征植物,藏语中“格桑”代表美好和幸福,寄托着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

在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师范教育分院,有53枝来自雪域高原的“格桑花”,正在党的阳光哺育和“园丁”的悉心培育下茁壮成长,从嫩芽吐放花蕊,再蓬勃盛开,越开越艳,成为装点美丽校园的一道独特风景。这些“格桑花”是祖国万花丛中的一抹颜色,这些藏族学子必将成为中华未来的红色栋梁。

农垦职业学院师范教育分院领导和教师对这53名来自西藏自治区的学生本着“特别关爱、特殊培养”的宗旨,从思想、学业、生活等方面给予他们特殊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在这里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优质的教育,在思想、学业及综合能力方面都有了迅速、明显提高,成为爱党、爱国、爱师的有志青年。

人才培育 德育为先

“再唱山歌给党听,我把歌儿献给你。五十六个民族同唱一首歌,

我们一起再唱山歌……”51日上午,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颐园街1号的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内响起淳朴动听的歌声。这正是藏族学子对党的心声。像这样的参观教育活动,只是师范教育分院开展思政教育的一个缩影。

师范教育分院党支部始终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对这些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更是格外重视其思想培养。注重政治思想教育,定期举办党课,并在所有学科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与知识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让他们成为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生活中积极向上、学业上奋发刻苦、事业上努力追求的青年。

除了组织参观,唱革命歌曲、举办书法比赛、朗诵会、读书会、文艺汇演、开展有意义的体育活动等等都是良好的思政载体,藏族学生在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中体会到了学院和老师对他们的格外关心,在感情上潜移默化地与党组织更加靠近,对党的热爱也在不知不觉中与日俱增。

自从学院开展党史教育活动以来,藏族学生自觉同汉族学生一样,积极主动学习,经常向老师、领导请教党史知识,还自发地开展讨论,畅谈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丰功伟绩,抒发对党、对祖国、对家乡、对学校的热爱之情,立志将来学成回乡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把西藏建设得繁荣富强。

“我家里兄弟姐妹七人,如今我上了大学,将来要成为教书育人的老师。我也要让弟弟妹妹多读书,多学知识,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2019级学生索朗拉卓说。

“一个人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一个人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要让我的家乡富起来,让所有人的日子都好起来,让所有的孩子都学到文化知识。”嘎松群措、扎西卓玛、白玛次珍、巴桑普尺、洛桑央金等同学在参加了党课学习后有了更高的认识,她们已经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科学施教 助力成才

2019年,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师范教育分院语文教育专业迎来了19名“特殊”的学生。这是该专业第一次招收藏族学生,对于他们的到来,全院教师在真诚欢迎的同时却也面临着一个现实的难题:这些“格桑花”们能适应这个专业的学习吗?毕竟这是一个对语言有非常严格要求的专业啊!

第一次课结束后,语文教育教研室的老师们一下子沸腾起来了:“这可怎么是好?不认字也就罢了,可以学,可发音都是错误的,这后面怎么学啊?”讲授现代汉语的吴宇菲老师显得格外焦急,因为汉语语音知识是现代汉语这门课程最基础、最重要也最难学的内容,汉族普通学生学起来尚且不易,何况藏族学生呢?

“是啊!”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的姜志刚老师也发愁,“就说我教这科吧,要想学好,中国历史是基础。可是藏族学生历史知识太有限了,而且很多内容都听不懂啊!尤其是作品中一涉及典故、名人轶事之类就更不好理解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向语文教育教研室主任刘秀红老师“诉苦”。刘主任面对这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虽然语文教育专业每年都招收很多的浙江、山东、贵州等方言区的学生,针对方言区学生的教学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从来没有遇到如此棘手的问题。但很快,刘主任就平静地对大家说:“面对这样的问题,诉苦、抱怨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吧,咱们请示分院领导,安排时间,开一个有针对性的教研会议,大家一起研究,争取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师范教育分院教育工作会议当天下午就召开了,会上大家不再“群情激动”,而是坐下来首先摆出各种问题,然后仔细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在分院领导的带领下共同商讨对策和办法。最终确定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急不躁、有条不紊、积极探索、细心辅导”的十六字方针。

师范教育分院依据专业认证标准,“课证融合”加强师范生从教技能的培养,实行“拜师学徒制”“导师跟班制”“课程负责制”“小先生制”训练方式。依托校内大师工作室和专业教师的专业特长,在书法、朗读、绘画、手工、演唱、舞蹈等专业基本功训练方面对藏族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专长。利用早晚自习教学基本功训练期间,安排有专长的学生深入各个班级进行示范讲解和训练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相长,互相促进,并能够带动藏族共同进步。

各教学班配备1名学业导师,班级学业导师的工作内容之一是指导与考核学生的教学基本功。在早晚自习教学基本功训练期间,实行导师跟班制,导师深入班级进行检查与指导,按时进行学生的教学基本功考核。

每学期制定不同的早晚自习基本功训练内容,固定时间,由学习部负责,对学生基本功进行监督、指导和上报学习成绩,旨在提高学生,尤其是藏族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建立红橙黄蓝四级学业预警制度,及时提醒学业导师和课任教师进行学业预警和专项指导,每次都在考试前针对藏族学生的差异,科任教师进行专项辅导,学业导师进行一对一检查指导,保障每一个藏族同学不掉队。

有了方向,有了制度,大家就也有了动力,各科专业教师依据分院的制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都开始积极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跳、讲故事能力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师素质,专业成长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陈瑶和艺术教研室主任李振海共同研究,并特意安排每周一、周三下午弹唱教师深入琴房指导学生弹唱练习,舒琳、视唱老师孙婷等在学习通上发放手工、视唱、舞蹈等教学视频,学生在业余或者早晚基本功进行练习巩固,“课证融合”,有专任教师的指导跟进,藏族学生教学基本功进步明显。

讲授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刘秀红老师充分利用语音标准规范、声音优美动听的优势,开展课前5分钟训练,在课堂上生动朗读,用声音魅力感染藏族学生,当她发现学生受到吸引,马上邀请他们也尝试着朗读,刘老师在指出他们朗读中的发音错误时,还一点点地纠正,直到有了较明显的改善为止。

到2020年学院接收第二批藏族学生时,各相关教研室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教学方法,并采取多种形式“立体”训练,不断收到可喜效果。

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师范教育学院语文教育、学前教育教研室在针对藏族学生的教学上逐渐走上了正常轨道并形成良性循环,朝着更科学高效的方向前进。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这种来之不易的教学秩序,学生们不得不告别课堂回家上网课。最终这些藏族学生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个个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没有一个人掉队,而且学习成绩保持了稳定提高的态势。

由于藏族学生的家多处在偏僻小村落,经常停电,每到上网课前,嘎松群措总要东奔西跑找地方给手机充电,不上课时,就去帮人家干活,为的是能给手机充满电。高原地区下雪网络信号差,很多同学只能爬到山顶学习。山顶上很冷,因为时差,早上第一、二节课,西藏的天空仍是阴暗的。扎西顿巴和扎拉旺堆家乡的网络不好,山上也没有信号,为了早上一二节的课程学习,天不亮就要走很远的土路来到县城找地方学习。色珍是家里是最辛苦的人,每天早起晚睡,一早就飞奔到有信号的地方,白天紧张地学习,晚上写作业,一天要学习九个小时,周末还要挖虫草。

还有索朗拉卓、德吉、次仁塔尔青、旦塔、扎西拉姆、嘎玛尼达等,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对于西藏的同学来说的确是克服了很大困难,但他们没有一个想过放弃,都顽强地坚持下来。直到战胜疫情胜利返校,师生欣喜重逢,“你们是好样的!”老师最朴素的夸奖是对“格桑花”们最真诚的褒扬与鼓励。

关爱生活 传递大爱

“西藏的同学希望老师们为他们家乡的孩子们捐书,各位老师抓紧行动起来,捐一些高中的练习册,还有各类有益的书籍。另外,捐一些藏区能用得上的衣物,尽量新一些、质量好的……”在师范教育分院党员民主生活会上,潘海波书记要求。

截至目前,捐赠书籍和衣物数量尚在统计中,分院教职工积极踊跃将大小包裹送至捐赠处。待暑假学生返藏时,学弟学妹们将收到来自北大荒的真诚爱心。

据师范分院院长田丽芬介绍,这些藏籍学生中有多位来自昌都市第四中学,他们反映,母校是一所新建中学,校舍及设施都很好,但是书架上的书却不多,远远满足不了学弟学妹们的知识需求。他们身在大学,心系母校,非常希望为家乡和母校尽一份绵薄之力。分院领导班子把这事重重放在心上,主动同西藏昌都市第四中学建立了联系,尽最大努力给予一定的支持。

“我将来也要像我的老师那样爱我的学生。”2019级学生嘎松群措感慨道,“我已经在学院过了两个工布年了,令我终生难忘。学院不但在饮食中心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节日佳肴,潘书记还自己掏钱给我们买小礼物,导员、老师、领导们还和我们一起联欢……”

工布年是西藏地域性最早的新年,这些学生远离家乡,要让他们在这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般的关爱。自从学院招收西藏学生以来,每年都为他们举办民族节日庆祝活动。至于自己先后为学生共计花了多少钱,他已经记不清了。这里的每一位教职工都把一份特别的爱给了这些远道而来的学子们。导员常青总是在学生生病或是想家时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的身边,无论清晨或是深夜,她的笑容总是那么温和,她的手总是那么温暖。“我最喜欢常老师,感觉她像妈妈。”学生们提到她,眼中也是满满的爱。

师范教育分院从领导、教师、导员到每一位教职工,都用实际行动践行“园丁”的使命,用心血浇灌这些特殊的“格桑花”,希望她们将来在雪域高原上开得更美、更艳。

上一条:培养教师职业情感 抒发爱岗敬业情怀 下一条:以赛促练共成长--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在“高教社杯”英语口语大赛中喜获佳绩

关闭

 
 

版权所有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