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戎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终身不退休研究员,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我国北方水稻科学技术协会荣誉理事长。1924年出生的徐一戎,1951年投身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先后任农业技术员、副场长、总农艺师等职。现仍兼任八一农大教授、省水稻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他的研究成果和推广的技术项目分别获全国丰收计划一等奖、省重大科技效益奖(省长特别奖)、总局科技进步奖等奖励。他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省特等劳动模范,多次获总局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他半个多世纪潜心寒地水稻栽培技术的科学研究、推广和教学,为我国寒地水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创造了7个首次,这7个突破性创造,使黑龙江垦区水稻生产效益不断增加,为垦区粮食稳产高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徐一戎把一年的时间分成了三部分:100多天在办公室里进行理论研究,撰写科研著作;100多天在水稻田间做科研和现场指导;100多天到基层去讲课、培训、推广技术。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他组装推广了水稻“三化”栽培(旱育秧田规范化、旱育壮苗模式化、本田管理叶龄指标计划化)和叶龄诊断等多项在国内乃至世界领先的寒地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创造了1600万亩寒地水稻平均单产600公斤的奇迹。
徐老视水稻如生命,他说,离开水稻,他的生命就会枯萎。他勤奋钻研,不懈求索,时刻追踪国际水稻科技前沿动态,先后主持研究了《水稻计划栽培防御冷害技术》、《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水稻优质米生产技术》、《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栽培技术》等20余项在国内乃至世界领先的寒地水稻栽培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寒地水稻栽培技术的空白。截至目前,他共写出328本、总计240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翻译资料和科技论著。
他大力推广垦区“优质米生产技术”,稻谷品质达国标3级以上。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以来,仅黑龙江垦区累计推广应用徐一戎的科研成果面积就达1.5亿亩,累计增产粮食600亿斤,被群众誉为“北大荒水稻之父”,并给予“南袁北徐”(南有袁隆平,北有徐一戎)的赞誉。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垦区92个水稻场及省内30多个市(县),累计培训稻农50万人次,累计在田埂上行走9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两圈多。2008年10月,徐一戎把几十年来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所有积蓄100万元,捐给所在的单位省农垦科学院,设立了“黑龙江垦区一戎水稻科技奖励基金会”,为我国寒地水稻事业的发展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近两年,他先后获得“省经济风云人物特别奖”、建国60年来“感动龙江英才(团队)奖”和省首届“十佳华龄风采老人”等荣誉。徐一戎曾在前几年说过,米字拆开就是八十八,他相信自己一定能为垦区的水稻事业服务到88岁。如今,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徐老就88岁了,衷心祝愿他在88岁时依然健步走在北大荒千万亩稻海中。
首届感动北大荒组委会颁奖词
八十载春华秋实,六十年丹心治稻。撒播智慧,收获富足,水稻就是他的生命,他创造了他生命中的七个奇迹。一生一业五件事,全心全意为稻农,他的自谦,彰显了一代北大荒人对共和国、对黑土地博大而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