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红,友谊农场第八管理区第七作业站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十几年如一日,精心照料自己的公公和另一位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被传为一段佳话。
1999年,新婚不久的周艳红偶然得知在作业站还有一个孤苦伶仃的王维军老人无人照顾,善良的周艳红心里不平静了,眼前总是浮现出老人瘦弱的身体、痛苦的表情。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她和丈夫鼓起勇气把老人接到了家中。
把老人接到家里以后,周艳红就像对待孩子一样照顾老人,每天变着花样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老人牙口不好,周艳红就精心制定了食谱,每天给老人做松软的食物。由于老人长期卧床,身上会发出难闻的气味,周艳红就定期为他洗澡。伺候老人最难的,就是面对失禁在炕上的大小便,难闻的气味让人一阵阵作呕,可周艳红却像没有嗅觉一样,把弄脏的衣服和被褥及时清洗得干干净净。就是半夜起来,她也要去老人的屋里给翻翻身子。老人卧床几年了,却一次褥疮也没长过。
2004年,周艳红的婆婆去世了,剩下公公一个人,周艳红决定把老人接过来赡养。刚开始和公公说时,老人家一百个不同意。在周艳红三番五次地劝说下,公公终于搬到了家里。2005 年,公公也患上了脑血栓。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命是保住了,但也和王维军老人一样卧床不起,每天吃饭、睡觉、端屎、端尿都需要周艳红伺候。
一家5口人,有两位是需要照顾的病人,为了生计,丈夫外出打工,家里的重担一下全压在了周艳红肩上。好强的她又养了 20多头猪,一天忙下来,身子像散了架一样,累得晚上睡不着觉。年底,丈夫打工回来,看着她那又黑又瘦的脸,掉下了心疼的泪水:“艳红,伺候老人就够呛了,猪咱就别养了。”周艳红却笑着对丈夫说:“累点没啥,孩子一天比一天大了,两位老人打针吃药也得花钱,趁年轻多干点儿,你就不用操心了,有我呢。”
周艳红极少外出,因为她知道,老人需要自己。偶尔外出一天的她,匆忙赶回家中时,两位老人常常两顿水米未进。别人喂饭老人不吃,就怕周艳红走了不回来,进屋就抓住她的手不撒开。他们言语不清,周艳红却用心听得清清楚楚:“艳红,你咋才回来?”份胜似父女的深情,催人泪下。十年过去了,周艳红变得苍老了许多,望着镜中憔悴的自己,她也曾默默地感伤。但当她看到两位老人掩在皱纹里的深情笑意,周艳红认为,自己这样做也值了。
十年,人生宝贵的十年,周艳红由一个俊俏的小媳妇儿变成了一个看起来比她实际年龄大许多的农家妇女。依然不变的,是周艳红对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的那份孝心。周艳红用她瘦弱却坚强的身体,义无反顾地扛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用无声的行动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真谛。
2007年11月,周艳红被评为黑龙江省第一届“道德模范”。2009年12月8日,她的家庭又被评为黑龙江省第二届“十佳和谐家庭”。2009年12月7日,她和丈夫前往哈尔滨参加“六个十佳”颁奖晚会。到哈后得知王维军老人病重,未能参加颁奖晚会连夜赶回家中。2009年12月13日,王维军老人病逝。周艳红夫妻以晚辈的名义帮助老人办理了后事。
首届感动北大荒组委会颁奖词:
她用百姓最质朴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亲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心灵更宏伟的殿堂。她的爱就像川流不息的七星河,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10年的光阴,青丝渐染霜白,不变的是人间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