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成绩考核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体现教学理念最明显的教学活动。考试的改革既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又促进了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根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特点要求,本课程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所以在考核方式上注重思想和行为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理论记忆。因此本门课程采用形成性过程考核与实践考核的方式。
二、基本原则
(一)实效性原则
(二)理论知识与综合素质相结合的原则
(三)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三、考核方式
把概论课考核划分为“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外社会实践”和理论实际的应用考核四个部分, 四部分的比例为:课程考核成绩=课堂实践考核成绩(40%)+校内实践考核成绩(20%)+校外实践考核成绩(20%)+理论实际的应用考核(20%)。
四、考核标准
二、课程考核内容组成与比例
1、形成性考核。主要以实践教学考核成绩为主,占总成绩的80%。主要包括:
(1)课内实践考核占40%
1) 平时到课10%
2)课堂发言和讨论情况10%
3)课内实践的形式20%(学生必须选做两种实践活动)
“每周要闻”点评
首先由任课教师向学生进行布置,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关注国际国内大事及身边发生的小事;下节课上课时,以课堂为单位选出代表进行交流,由学生自己进行讲评,并将评定成绩记入平时成绩。每周要闻”点评,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了解世情国情民情,从感性体验中得到启迪,学到了许多在学校课堂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锻炼了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历史上的今天(纪念建党90周年)
课前三分钟让学生介绍党史上的英雄人物和重要事件,使学生了解了党史,从感性体验中得到启迪,学到了许多在学校课堂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锻炼了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主题演讲
a、演讲内容:以所学课程的任一角度为演讲内容,自拟题目,联系当今社会生活实际和大学生成长实际谈学习体会。
b、演讲时间:三分钟。演讲须脱稿进行。
c、演讲方式:课前5分钟、课堂专门演讲二次。
主题讨论 课堂讨论要求学生在大量参考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观点通过比较、分析和思考,学会客观、全面地解析问题,通过交流讨论,增添了学生的胆识,增强了自信,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演唱“红色歌曲”
本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全班课堂教学为活动平台,让大学生选唱革命歌曲的“红歌会”,在歌声中领悟和感受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以及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对党的热爱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实用、最适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四人一小组,根据所给材料运用所学观点进行案例分析,形成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字数在2000字左右。充分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电影活动课 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进度,在课内组织电影活动课。我们可以安排一些有时代性、经典性的影片,组织学生观看,并要求学生必须写一篇观后感。通过观看影片,使书本上的抽象理论与中国鲜活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生动性、感染力,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还可以进行辩论赛、情景剧表演等各种方式的实践活动。
(2)校内实践考核成绩20%
A、劳动周感悟
B、建党90周年主题活动
C、北大荒精神主题活动
(3)课外实践考核成绩(20%)
寒假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将围绕四个主题展开,
A、十一五期间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成就。
B、“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点问题,包括农村状况、农民生活状况等;每位同学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一个调研主题展开实践调查。
C、垦区的同学可以对北大荒精神的传承、垦区大农业和企业的发展等问题进行实践调查(其他同学也可以到垦区参加实践)。
D、当前国内外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民生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财富分配问题、气候问题、节能减排问题、大国关系问题等,每位同学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一个调研主题展开实践调查。
F、展望十二五规划的前景。
2、理论实际应用的考核,主要以现实生活实例为主用发展的眼光进行案例分析,占总成绩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