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楷模|孟辉:水滴石穿 平凡且坚
目前全国高校专职辅导员已超13万
这是离学生最近的一群人
是学生的守护者思想的领航者
角色在学长、家长、督导和心理医生之间切换
相比较而言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更辛苦
他们说自己平凡得不能再平凡
但平凡却充满力量
【人物简介】
孟辉,讲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担任食品工程分院辅导员、团总支书记,荣获院级三八红旗手称号3次、优秀党员称号1次、优秀辅导员2次。主持《高职学生劳动意识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省级课题一项,参与《新时代高职院校基层党团联动机制下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省级课题一项。

我骄傲全家都投入了这场战疫
我带的学生大多是“千玺娃” ,2000年左右出生的。2003年发生的非典对他们来说完全没有概念,加上当时黑龙江省非典疫情并不严重,所以学生面对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显得措手不及,缺少心理建设,是需要被安抚和引导的一群人。
我已经做了十三年大学辅导员,说实话一年比一年累,十年前还能正常上下班,但现在加班是常态,各方面工作要求都非常细致,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真的都蛮拼的。
今年初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感觉度过了最焦灼的一段日子,面对家庭和事业之间那种难以取舍和平衡的感觉,第一次让我有了无力感。
我丈夫是一名警察,他当时奋战在防疫第一线,经常连续几天不回家,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正需要人照顾。疫情初期,我国通过严密的大数据监控人口流动状况,基层的信息越准确对疫情防控就越有利,我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承担着每天的信息汇总和报送任务。看似简单的信息归集工作,但每天几百条信息,只要有一个错的,就要从头梳理一遍。身为食品学院的团总支书记,我不但要负责全分院的学生信息汇总工作还要负责自己所带的几个班级的学生信息统计工作,在校生还好说,马上要毕业的实习生都在外地,要准确了解到他们所在城市和租住信息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当时真的是整天抱着手机,眼睛疼得直流眼泪。每天天不亮睁开眼就打电话统计,一弄就弄到下半夜。孩子还小,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也需要安抚和陪伴,但我连顿像样的饭都不能给他做,当时外卖也全部停了,家里堆满了各种面包和零食,孩子饿了就对付一口,丈夫只要执行完任务就会给我们娘俩买一个星期的生活用品,我和孩子竟然一个月没有下楼。每当孩子喊饿了,或者上网课需要我帮助的时候,我分身无术,多数时候敷衍了事,心里觉得特别愧疚。
大学生们有时也是大孩子,更何况面对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疫情,全社会的心情都是浮躁的,很多学生打乱了作息时间,晚上刷手机,白天无心上网课,学习状态令人堪忧。为了让大家逐渐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我鼓励大家在家锻炼身体,线上比赛平板支撑,我这个老阿姨给他们打样儿,线上直播,一个支撑我做了两分多钟,我说大家来挑战我。在我的带动下,一些同学的精神状态开始好转,逐渐认识到疫情期间生活和学业还是要继续,而且利用好这段时间的话还可能弯道超车。

说真的,我在同学们身上花的心思和精力比在自己孩子身上多太多了,比起那些大孩子,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孩子,但当时全国上下有无数个妈妈和我一样,舍小家为大家,就像我跟同学们说的,我们没有能力上前线,我们能为社会做的,就是及时准确填报好我们的信息,保护好自己,这就是我们为国家做的最大贡献。
疫情期间,我们全家人都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正是一个个小我的点滴力量,汇聚成了疫情防控的钢铁洪流。儿子后来在他的作文里提到了我和他爸爸,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最平凡的,但能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感到很骄傲。
一个平凡的人如何去影响别人
辅导员是离学生最近的一群人,在学生眼里,我们亦师亦友,有时是讨厌的督导,有时是啰嗦的家长,有时还是心理医生专门“话聊”,但更多时候,我是他们的知心大姐姐。
从他们的成长,我看到了一个平凡人如何去影响他人。经过思考我总结出,当你更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平等的心态,先接纳再鼓励,并尽可能帮助他们,看到对方身上哪怕一点点闪光之处,都激励他不断超越自己,你就会给他带来正向的能量。
被认可和肯定的力量有时真的很强大。
我国长期形成的以考试为主的教育选拔机制有巨大的优势,但在具体教育行为中往往形成以分数为主的评价体系,唯高分才优秀的理念让很多成绩落后的学生缺乏自信,家长的否定式教育模式也摧残了很多学生的自信心,专科院校的学生有很多就是在家长的失望和责骂中长大的,他们太需要被肯定和被赞赏。

今年六月毕业季,学生会干部小雪同学给我写了一封临别信,每次读完我都眼眶湿润,看着她用心做的相册,仿佛时光机在播放一个女孩三年的蜕变和成长。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只是给了她平台,给了她肯定、鼓励和赞许,她就奇迹般地爆发出那么惊人的自我成长力。

大学三年我清晰看到了小雪的成长路径,这是一个在赞美中成长的经典案例。过去的小雪在她自己看来是那么平凡,但在老师和辅导员眼中,她独立、有创意、有文采、有组织能力,一个胆怯的小女孩最终在毕业时被用人单位高分录取,如果说她感谢我对她的培养,那我更想说,是她教育了我,她让我看到了作为一名老师如何具有影响别人的能力,如何让一个平凡的人变成自己的英雄。
还有一个男同学叫小杰,疫情期间作息紊乱,完全颠倒黑白,网课总是迟到,我就天天定闹铃叫醒他,有一天他在电话里跟我发脾气,他说,“老师你没看到我已经很努力了吗,我已经比昨天早了!”我没生气,而是让子弹飞一会,给他机会自我反省,但我的提醒和规劝并没有松懈,就这样他每天都比前一天早一点,直到能按时上课,每次我都鼓励他一下。他很聪明,学业进步很快,后来获得了奖学金,从那以后,感觉他整个人都不一样了,变得谦逊起来,见人知道打招呼,喊老师好,不再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这次还有一个荣誉,本来以他的成绩也有机会获得,但是我说,“你迟到了那么多次,这个荣誉还是要让给其他同学” ,他当时非常真诚地表示理解并接受,从他眼里放出的光我知道,那是发自心底的接纳,那一刻我特别欣慰,看到他从被鼓励到自我肯定,再到眼里有了别人,能关照到他人,我看到了他的成长。

从察言观色到守护心灵健康
由于常年和学生打交道,我也是半个心理医生,有人说我们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但其实还是出于对学生的细致观察和关爱。
李同学入学时性格内向,独来独往,总是坐在教室的角落,新生心理筛查属于重点关注对象。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我的关注,经过谈心我了解到他成长环境坎坷,为帮助他重新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我鼓励他参加课余活动,增加与同学交流、竞选班级干部,增强自信。经过一年的疏导和关爱,李同学变得积极向上、热情开朗,还获得了校内奖学金和三好学生荣誉称号。他曾在微信里写到:“感谢您对我的鼓励和帮助,是您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让我重拾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斗志,谢谢您。”
我带领辅导员按照学校要求建立了分院五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及时发现学生需求和思想动态,成功干预了1例抑郁症、3例因人际交往和学习困难要求退学的案例。
结 语
我是利用午饭前的一段时间采访的孟辉老师,这中间不停有电话和学生找她,她笑笑说自己有时像个扑火队员,24小时电话不关机,随时是应战状态,神经总是绷紧着,其实有时想想不是工作需要她,倒像是自己离不开这份工作。十三年了,对辅导员这份职责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并没有人要求她做到多细致,工作也无法量化考核,但是那份使命感促使她一直停不下操劳的脚步。
她说自己已记不清楚多少次夜晚把学生送到医院陪护到天明,记不清楚多少次到寝室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记不清楚多少次半夜被学生或家长的电话惊醒。她说,自己就是个操心的命。
她是十三万高校辅导员的缩影,她说自己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一方面这个群体的工作状态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莘莘学子一走进大学校门就有了最亲切的引路人,他们是学生的守护者,也是最贴心的人,大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保持心理健康,小到照顾生活中的饮食起居,监督身体和学习状况,他们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中坚力量。
这也是一份永远青春的职业,因为他们的心总是伴着同学们一起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