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楷模|杨杰:心有大爱 静待花开
“大先生”之大
在于
学问之大格局之大
更要
心有大爱
杨杰,医学硕士、副教授、主治医师、学院助产专业带头人,黑龙江省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助产专业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助产、护理专业的教学及研究工作。热爱教育事业,潜心钻研业务,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主持省级科研课题2项、院级教改项目2项,参与省级课题研究6项,参与教材编写5部,发表论文十余篇,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2014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2018年被评为院级教学名师,2019年获省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多次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师”,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医者仁心从正衣冠开始
我是一个女儿、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也是一名从事助产和护理专业教学的老师。有趣的是,我主讲的产科护理和老年护理两门课程,学生未来要么每天迎接新生命,要么每天面对垂垂老者。生命的初始和终老,就这样在我所教的两门课程中神奇地碰撞和相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我所在分院的护理专业是学院的王牌专业,经过三年学习,很多毕业生都非常优秀,不但在各大专业赛事中频频拿奖,在全国各大医院也炙手可热,但我最想教给她们的却是医者仁心。
在教学中,产科护理实训课不可能请到真的孕产妇,都是用模型来代替,但我要求学生,想做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要从正衣冠开始。即使面对的是一个模型,身上的白大褂要熨帖,扣子要整齐,帽子要戴正,头发要一丝不苟,神情举止要庄重,不可敷衍和不敬。白服是圣洁的,职业是神圣的,今天面对的模型就是未来的孕产妇,妈妈和孩子的命都在你手上,必须要学会敬畏,就从现在的一点一滴开始。
这么做开始是出于我的本能,后来我有意识地将这些融入了我的教学中,2010年开展以“隐性职业素养”为主题的教学改革,2012年成功申报为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我不想做铃声一响抬腿走人的老师,我会利用一切机会言传身教,比如说下课了,我会提醒学生看看身边有没有垃圾,走后所在的区域要干干净净,时间长了,习惯就养成了,日后走上社会,他们会把这些细节带到工作岗位,会成为一个让患者放心并尊敬的医者。

难忘的第一课
每次给新生上产科护理第一课时,我都会给学生们出一道思考题:“你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助产士?”我会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就写在课本上。我说,“希望多年以后大家在翻看书本的时候,还能回想起当年你写下的志愿。”
我手机里现在还存着一张八年前的照片,这是2011级的王金玉同学在她的助产课第一课上写下的志愿:
“做一名有爱心、责任心、善良、稳重、耐心、细心、严谨、热情、开朗、语言亲切、熟练技能、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善于观察、有正义感、平等之心、能吃苦耐劳、应急能力强、健康体魄、能维护医护(患)关系、尊重服务对象、强烈的事业心的助产士。
如有一天能成为一名助产士,我必做到以上所述,会用我的一生去完成,全心全力,为之而努力奋斗”
王金玉
2012.8.28

这是八年前王同学在我的启发下一笔一划写在她课本上的誓言,看起来还有些稚嫩,但却是那么用心。八年后,她已经成为哈尔滨一所大医院的一名优秀的助产士,这本书她还珍藏着,这段经历她也在给新助产士培训时分享给了她的姐妹们。
我想,她分享的一定不仅仅是这段话,如果想找美丽的辞藻,南丁格尔说的更加经典,王同学分享的一定是她人生第一课的感受,和她为了这份誓言所付出的坚持。
师者,点亮学生心灯,往往就是那么一瞬。这份光,我希望它永远不要熄灭。
从专注自我到关照他人
我的学生从九零后到零零后,实事求是地说,他们大多生长在比较受宠溺的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中,无关经济条件优劣,而是长辈对他们过分的呵护,加上他们刚刚成年,心智还没完全成熟,对父母往往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尊重。我会在专业课中渗透一些情感教育,比如讲到女性的更年期,我会带着感情引导,我让同学们回想一下自己的母亲,是不是皮肤变得松弛了?头发开始白了?脾气变差了?爱唠叨了?如果是,那么就意味着我们的母亲已经进入更年期,这是这个年纪的特点,我们要试着去关爱她们,呵护她们,就像她们曾经给我们的呵护一样,帮助她们顺利度过人生这个阶段。在老年护理课上,我让他们观察自己的爷爷奶奶,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变得笨拙无助?我们是不是曾对此感到不理解和厌烦?如果我们老了会怎样?等等。明明是专业课,可往往上成了感恩课,同学们仿佛一下子长大了,从专注于自我变得学会关照他人,而能够关照他人恰恰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标志,只有学会关照他人,才能够成为未来合格的医者。
先生之大心有大爱
我坚信教育应该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大学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殿堂,不应该是中小学教育方式的延续,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做人做事的方法是最重要的。
上个学期对全体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和挑战,我们纷纷当起了线上的“网红”和“主播”。我在担当教学主任的同时教两门专业课,由于长时间备课和上课,患上了肌肉劳损,我深知“大先生”之大,首先要大在学问,所以在传授知识上我不敢有半点懈怠,但我更懂得,“大先生”之大,更大在心中有大爱,我期待成为他们精神上的引路人,更是他们的知心姐姐。
几天前,一个去广东实习的学生由于水土不服生病了,哭着给我打了半个小时的电话,我知道,那一刻的倾听和安慰比医生可能更有用。几年前,一个不愿意承认自己家境贫困的孩子,为了帮助他申请到助学金,我最后让她明白了,正视自己也是一种可贵的勇气。
我还记得有一个六一儿童节,我在讲台上收到了一支棒棒糖,那是一个学生给我的礼物,他说祝我节日快乐,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师者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