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寄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省师德师风专题会议精神,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评选2020年度全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通知》,以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教师立德树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继续推动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入开展,学院组织了2020年度学院师德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荐评选活动。
按照“自下而上、民主推荐、公开评选”的原则,最终在全院教职工和学院处级教学单位中评选出杨杰、赵华、孟辉、严晓玲四个学院师德先进个人和计算机与艺术传媒分院一个学院师德先进集体。
今起推出“师德楷模”专栏,号召全院师生向榜样学习,以德为本,身正为范。
师德楷模——赵华: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教育之道
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 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
好的思政教育
正如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赵华,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思政教学部教师。从教30余年,先后5次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师,曾荣获2005年度学院教学能手,2003-2008年度黑龙江农垦总局骨干教师,2012年院级师德先进个人, 2019 年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课件”教学成果奖,2020年9月带领团队获得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本次荣获2020年院级师德先进个人。

踏着下课铃声,迎面走来了优雅的赵华老师。她说话声音不高,娓娓道来,像极了春天里的细雨。在这个洒满阳光的午后,赵华老师与我们分享了作为思政教师的点滴心得。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老师,入党有用吗?”这是很多学生曾问过我的问题,2015级护理专业的小杨在入学之初同样问了我这个问题。
受实用主义影响,学业和信仰有时被简单物化成了文凭和证书,能否给自己带来看得见的“好处”成为一些大学生的行事标准。
面对小杨充满困惑的提问,我说:“不是有没有用,而是你有没有追求,有没有信仰,只有追求和信仰才能够支撑一个人走完一生。 ”
我至今还记得小杨听我说这句话时的眼神,疑惑之中带着思考,我坚信在那一刻,我为她打开了信仰之门。在我的鼓励下,她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大学期间成为重点培养对象。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已经毕业被分配到齐齐哈尔市一所医院当护士的小杨第一时间报名驰援武汉,报名之前她征求了父母和我的意见,我们三个人的意见完全一致——支持!国家危难之时,正是青年人挺身而出,担当重任的时候,我为她的选择感到骄傲!虽然最后由于参加工作时间太短,缺少经验,她没能去往武汉前线,但是疫情期间她一直坚守在当地医院的发热门诊,连续一个多月没有回家,成为战斗在家乡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
人的成长、成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作为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在学生成长的关键节点,把他们引向一个正确的道路。青少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大学不是象牙之塔,更不是一个桃花源,思政教师要帮助学生们完善“小我”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最近我先后接到了小杨的两个短信,一个是她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另一个是她被评为了“鹤城逆行者”。
我感谢小杨当初真诚地问了我“老师,入党有用吗?”这个问题,她已经用五年的成长给出了一个最完美的答案。短短五年,我不仅看到了一个年轻人的蜕变,更看到了思政教育的力量。

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有人说教育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急不得。但,这要看你当初播下了什么样的种子。
如果没有小奇,我还意识不到,我的一句话竟然影响了一个人。
在一次思政课的课堂上,我跟学生们说,等我退休之后想去做一个志愿者,到贫困地区支教,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洗礼,也实现自己人生的另一种价值。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番话打动了一个2015级叫小奇的女孩。她悄悄在一个公益者联盟上注册了自己的信息,后来被组织选中,大一暑假去湖南怀化的一个小村庄支教。她本来是一个内向的姑娘,但我鼓励她亲手做PPT,把这段经历用照片和讲述的方式跟同学们分享。她说,支教期间自己做饭,村长和村民们拿出了自己家里最好吃的东西,她不但感受到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还和村里的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临走前,孩子们亲手做了送别卡片,对她说,“老师,我能亲亲你,抱抱你吗?”
这次支教让小奇发生了巨大改变,变得更加开朗、包容,有毅力。之后两年,她在课余一直坚持做公益,并坚持跑步健身,从过去那个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小女孩变成了乐于跟大家分享的人。毕业之后找工作,因为有了这段经历,还被用人单位青睐有加。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我为小奇埋下了这颗种子,小奇用行动结出了善果。如果说这就是教育,那么教与学之间是互相成就的,但前提是,育人者要有一颗真善美的心灵。

理直气壮的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教师本身都不信,还怎么教学生?我们应该有信心办好思政课。是的,今日之中国给了我们思政教师“理直气壮”的自信。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世界秩序的梁柱噼啪作响,但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个月控制住疫情,三个月打赢武汉保卫战,全国经济快速企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彰显,巨变的中国正赢得全世界的瞩目。
过去一上思政课,学生往往认为老师在讲大道理。但通过这次疫情,思政课变得更加吸引人,学生们更加喜欢听了。
思政课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观察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思政课要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
我努力尝试把辩证思维方法引入思政课,通过疫情之下中国和一些国家的鲜明对比,用一个个鲜活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国家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说到今日之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同学们常常会报以热烈的掌声,有的学生由衷地说,作为一个中国人,真的是太骄傲,太自豪,太幸福了!通过这次疫情,我觉得讲起思政课,底气更足了。

做有温度的教育
思政教育是春风化雨的过程,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只有心灵被触动了,教育才会开花结果。
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我认为三尺讲坛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应该课内课外相结合来引导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我曾把抗联战士后代请到学校里给同学们讲座,我也让同学们自己制作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展板,让他们自己担任解说员,目的只有一个,我想把枯燥的理论变成看得见的事实和有温度的故事,在宏大的主题中找到细微的动人之处。
为进一步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空间,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育人功效,2018年8月,我组织创建思想政治理论社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社团”,并义务担任指导教师。3年来,我带领学生参观了北大荒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陈列馆等实践活动,并开展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览与宣讲、“聆听东北抗联英雄故事,弘扬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学习抗疫精神厚植家国情怀”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理论社团已培养了100多名社团成员,30余名理论宣讲员,让学生把理论讲给其他同学听,达到了理论内化的效果。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应该承担起使命责任,给学生作一个正确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