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论文:浅谈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有效措施-辅导员论坛

2012年12月31日 00:00 学工处 

护理分院 李倩

【摘要】高校教育一直本着重视素质教育、培养综合性人才的目的来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这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将文化传统与大学生德育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探讨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真善美、道德观、大学德育教育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学生放飞梦想和激情的开放性文化舞台,在多元化的社会视野大环境下,大学生承载着太多期望、太多担子,社会给予大学的历史性的重要使命就是培养和教育出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品德高尚并且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的新时代优秀人才。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于青年的深远意义及德育教育现状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这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追求至善至美的道德理想人格对中国知识阶层乃至整个中国人来讲影响深远。社会发展到今天,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往往被人们忽视。面对社会的文化缺失、道德缺失现象,高校更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我想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方面缺乏,与当代大学生出现的精神层面空虚、迷茫,没有正确的道德标准是有着因果关系的。

二、浅谈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课程设置中加大传统文化课比重,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借以达到德育教育效果

在新时期,德育教育应该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对话式”新型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活跃的课上氛围上,自主的学习。

1、借助传统文化书籍阅读和讨论方式潜移默化道德教育

开展传统文化课可以由学生自己组织,教师协助指导,每节课一个主题,课下业余时间搜集资料。例如:读书心得交流会,每位学生都读一本传统文化经典之作后,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感悟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并在课上为同学复述文章内容,介绍书目,重要的是从读书这个主题所引申出的值得借鉴的传统文化的灵魂中,洗涤大学生的浮躁茫然的心灵。

2、利用教育专题片、传统文化教育专家讲座等文化课形式净化内心

传统文化课上,我们可以引进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例如于丹的讲座,在专家解读《论语》等中国几千年来最传统的道德思想中,借以震撼心灵。这里所倡导的传统文化课,并不需要拘泥于时间、场地的限制,在教室里、操场上、校外植物园等鸟语花香的地方,学生围坐分成组别,各小组讨论后,再聚集在一起互相分享、交流经验和感想,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将抽象的道德标准和理念蕴含在其中,潜移默化的深深植入大学生的心灵深处,这样的教育效果远远要比传统的书本授课更好。

(二)以学生课外活动为载体,借传统文化 “春风”,吹走浮躁,净化内心,还大学生纯净的道德观念。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团队协作能力差,这些问题都压的大学生透不过气。课外活动即在学生紧张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余,能够帮助完善人格、增强正义感、提升道德水准的载体,传统的活动功利性过强,并不能很好的达到教育效果,必须改革。

1、以时事典型开展德育教育

一个人如果不热爱关心自己的国家,就无从谈道德信念。大学培养的是一个“社会人”,而不是只会学习的“书呆子”,关注社会热点正是文化的传承、德育教育的第一步,针对热点问题例如:小悦悦事件,路人冷漠的表现下体现的道德缺失问题;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失去双腿,被人们亲切的赞美为“最美丽的茉莉花”,“雷锋精神”是否值得传承等等话题,大学应借典型事例开展讨论、辩论或征文等活动,最终强化学生心中谦和好礼,好善乐施、至善至美的道德观念,从而潜移默化的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2、实际行动践行德育教育

课外活动可以多样化。应多组织学生课余时间做义工,这是一种社会行为,应该尽早应用到大学生群体,将受益匪浅。例如:帮助孤儿院、敬老院、边远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等等,这些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互助活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感染青年一代的方式,大学生即将面临社会的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与诱惑,怎样帮助其保留清醒而纯洁的道德观,是迫切需要面临的重要任务,只有扩大课外活动的范围,才能保证我们的活动不是纸上谈兵,不与现实生活脱节,在义工活动中,在强烈的对比、感染下,使青年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自己的奢侈浪费是错误的行为,自己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是多么幸福值得珍惜,从小我意识转化为大我,唤醒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和正义的道德灵魂。

(三)强化信仰,扬起理想“风帆”,培养诚信品质,增强责任意识

当代青年一代最缺乏的莫过于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优越的物质生活、空虚的精神生活使很多学生变得盲目盲从。应利用我们民族的文化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自我理想和信念。要将职业教育作为终身事业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来对待。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要始终坚定理想,本着诚实守信的原则做人做事。有理想、有目标、有行动力的人才才是被社会承认的优秀综合型人才。

总之,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内涵深厚。历史上很长时期一直居于世界文化的前列,对中国和东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整个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个不尊重自己的历史、不能发扬光大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将文化传统与大学生德育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德育教育必将结出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东岳论丛》 作者:刘若斌

2、《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探析》 作者:楼宇烈

3、《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作者:许嘉璐

4、《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年第四期 作者:宋长春

上一条:2012年辅导员工作论文: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对策 下一条:辅导员工作论文:浅析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