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误以为上了大学就没有了高考压力,可以轻松很多,殊不知考级、考证、考研等竞争压力接踵而来,部分大学生不堪重负,便会出现很多心理困惑。本文探讨与大学生学习有关的一些心理问题及其调整,指导大学生改善学习状况、开发学习潜能,从而以积极心态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大学阶段的学习相比高中时期任务更重,一方面对某个专业领域的学习研究更加深入,另一方面学习的广度有所增加,即学习内容更为丰富。大学生如能了解学习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掌握调适的方法,对于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提高学习效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学习适应不良的自我调节
进入大学后,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正视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挫折与困难,尽快进入角色。要正确认识学习的价值与学业目标,学会在自我评估基础上做好职业与生涯规划。要根据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结合自身实际,及早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并能实事求事地适时进行调整。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注意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要以坚强意志战胜惰性,善于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自我效能感,注重提高学业的自我价值与社会的价值。
二、学习动机不当的自我调节
学习动机不足的自我调节:强化社会责任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对所学专业的兴趣,磨练学习毅力;悦纳自我,提高学业期望值和自我效能感;确立恰当的学业期望,培养自信心。
学习动机过强的自我调节:正确认识自己的天资,恰当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脚踏实地,注意调整成就动机;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循序渐进;淡化外在奖励,正确对待荣誉;端正学习态度,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三、学习过度焦虑的自我调节
过度焦虑者或是渴望学业成功同时又担心学业失败,或受表面的学业动机趋使而过于看重外在的奖励与赞赏,因而心理压力太大。特别是由于学业优秀带来的心理满足使某些大学生更看重自己的学业优势,因而造成学业成绩上的患得患失,以至于过度焦虑。这时需要正确全面地评价自己,注意克服虚荣心理,并且要遵循大学学习规律,积极探索出一套切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以提升学习效率。要增强自信心,养成不怕困难与失败的坚强毅力,勇于迎接学习中的挑战,敢于面对失败。还要学会放松,掌握自我放松的一些方法,譬如:以舒服的姿势坐好,保持身体平衡,按照从脚、双腿到背部、颈部的顺序,想象身体各部位的放松,同时用鼻子深长而缓慢地吸气,再用嘴巴轻柔而舒缓地呼出来,久之便可达到放松的目的。
四、学习心理疲劳的自我调节
心理疲劳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如学习过于紧张,不注意劳逸结合,使大脑神经处于持续的高度紧张状态,直至丧失学习兴趣,滋生厌烦和畏难情绪。另外,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性发展与现实的冲突加剧,特别是对异性的向往等,容易引发注意力不集中,再加上生活事件导致心理应激,诸如考试失败、家庭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经济困难、失恋、与舍友关系失和等造成的心理负担沉重,倘若不加注意,则容易导致学习心理疲劳。自我调节的方法有:学习一段时间后休息片刻,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或是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使身心得到全面放松;学会科学用脑,选择学习效率较高的时间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五、考试作弊或怯场的自我调节
一些具有投机和侥幸心理的大学生在教育需要鉴别真伪的大环境下成长,受利益机制的驱动,加上自身的成才动机受市场机制的严重影响,容易出现学业竞争方面的短期行为。少数成绩较差的学生在面临学业竞争的现实压力时,为达目的铤而走险,当然也有成绩较好的学生出于追求高分的愿望,希望在考试中保持学业上的优势,而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寻求“捷径”;更多的本来没有作弊动机的学生容易受周边氛围的影响,认为别人作弊而自己不作弊有失公平,于是就随大流。另外,有些大学生对那些自认为不重要或“考过以后没有实际用处或考完了就忘”的课程易产生轻视心理,有的大学生更热衷于技能类知识的学习而对基础理论有所忽视,这些也都是考试作弊的主观原因。从根本上说,内在学习动机不足与匮乏,存在侥幸心理和投机心理,这是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深层动因。因此,只有提高自身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考试作弊。
考试怯场的自我调节:考前复习准备要充分,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考试技巧,正确对待考试结果、学业成绩和个人荣誉,不单纯以成败论英雄;接受考前心理辅导,增强抗挫折能力,消除心理障碍。从学生心理因素看,个体心理不成熟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容易导致考试怯场,努力提高心理素质可以缓解考试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