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在线课程的分析与思考
徐 睿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025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在线教育的迅猛发展,在线课程也应运而生,但是,在线课程的开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结合教育2.0的发展战略,推动特殊时期高职在线课程提高实效性,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在线课程;分析与思考
自2020年疫情开始,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号召,各个学校、老师和学生们积极行动起来,掀起了在线课程教学。在线课程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大众化需求应运而生的,通过网络表现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教师,亲自感受了在线课程的利与弊,将其分享给大家,作为建设高职在线课程的一些浅显的建议。
一、在线课程的分析
(一)在线课程的优点
1.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在线课程学习,通过网络和电脑或手机就可以实现远程的教育和学习,满足了人们对学习知识的追求和愿望。这种学习的班级和教室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现实的。班级的大小、人数的选择、授课或学习的时间可以因人而异,大大地促进教育的开放性、个性化、大众化和先进性。
2.资源共享
通过在线课程,可以将该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视频、课件、讲稿、习题等可上传网络,达到资源共享,便于不同地点、不同年龄甚至不同国家的学生学习、交流和探讨,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符合网络时代高效便捷的特点。
3.降低教育成本
从学校层面讲,由于没有固定教室,节约了建筑成本;一名教师的课程,可以有多名同学同时学习或参与,降低了教学的人力资本;学校未来的发展重点将是在线课程的建设,大大降低教学成本。从教师和学生层面讲,由于不用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之间,节约了时间成本。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跨区域甚至“双城”通勤的师生越来越多,每天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之间,通勤成本越来越大,在线课程能有效的降低通勤成本,提高教学效率。
4.提高师生终身学习能力
在线课程是一项新鲜事物,还有很多未知有待开发,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紧随时代脉搏,将学习进行到底,实现终身学习目的,才能适应不断前进的信息技术时代,完成生而为学的任务和梦想。
(二)在线课程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1.在线平台操作不熟练
在教学实践中,在线平台很多,每个平台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有的适合讲授形式教学,有的适合操作、展示形式的教学。老师对平台选择、功能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操作不熟练,特别是多平台结合使用时,存在相互切换不畅的状况,影响教师心态和教学效果。
2.课程设计不丰富
目前很多在线课程是临危受命、仓促上阵,课程准备不充分,课堂内容虽饱满但课程设计不丰富,有的课程只能称其为“播报课”。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都很受累,前者“灌”后者“厌”;前者“累心”后者“乏味”,教与学,相看两生厌,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不灵活
无论是年长者还是年轻人,都对在线平台使用和在线课程的设计,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疑惑不解的地方,导致授课方法简单,不能充分地利用在线平台所有功能,授课方法大多以单项输出为主,课堂互动活动少,达不到线下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和气氛的活跃度,拉远了师生距离。
4.课堂监控不到位
一条网线架起了空中“云”课堂,学生在这端,老师在那端。隔着屏幕,触手而不及,这些现状使学习不自律的学生有了可乘之机,对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监管难度大。“卧床学”、“梦中学”、“玩中学”成为常态,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会越来越跟不上教学进度,被“云课堂”抛弃。
5.师生间情感的沟通不畅
人类属于群居动物,情感的交流主要源于肢体语言,一个拥抱、一个眼神都能化解心中的阴霾,虚拟的课堂替代了真实的课堂,不仅拉开了师生的空间距离,也拉开了师生间心与心的距离。现实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状态调整教学节奏,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虚拟的课堂里,老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容易被束缚,长时间对着屏幕,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和学习倦怠。
6.影响实训类课程教学效果
实验(实训)类课程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它需要利用实验设备、实训资料甚至是需要学生间互相配合来完成实验(实训)任务,“云课堂”式的在线课程无法实现这个目标。
二、解决在线课程存在问题的措施
首先,教学管理部门应强化课前培训、课中指导和课后反馈。针对新生事物,教学管理部门要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给予一线老师提供课前平台选择和平台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同时注重在线课程教学过程的监控与指导,及时收集整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
其次,教师要重构在线课程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强化线上教学的师生互动。教学设计是一堂好课的灵魂指引,好课是建立在设计的基础之上的,过去“上好一堂课”,课堂教学是靠经验积累下来的;信息时代,“一堂好课”是先设计出来的,按照设计的教学环节结合平台提供的课堂活动方法,完美地完成课程的教与学,达到预期的在线课程设计效果。
最后,在线课程的开设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哄而上。理论性强的课程适合在线课程,实验(实训)类课程,经过近一年多的在线课程的效果来看,不适合线上教学。线上教学也好线下教学也罢,都是一切为了学生,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因此,在线课程的开设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和授课教师着想,不能“一刀切”。
“在线课程”是时代的产物,是在新兴的互联网时代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拉动了科技教育的发展,还让教育知识传播的更远。它既有传统教学的育人思想,同时又兼顾了信息化的特点,全面融合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弊也有利。我们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接受并充分地利用它,逐步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实现以学为主的颠覆性创新,顺应教学领域的发展态势,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流光溢彩,稳步提升教育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马畅.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线上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7).
项目来源:本文系2020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疫情防控应对策略与教育反思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睿(1968—),女,黑龙江嫩江人,经济管理分院教师,硕士学位,教授,主要从事会计与财务管理、高职会计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