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室
 

“1+X”证书制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有效融合的探索

2021年12月30日 15:47  点击:[]

“1+X”证书制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有效融合的探索

林忠会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025

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将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进行有效融合,启动“1+X”证书制度,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职业意识,增强学生适应社会职业岗位的能力,更好的为科技进步服务,本文主要探讨“1+X”证书制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有效融合的相关知识,以此帮助高职院校更好的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1+X”证书制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重大创新之举。1+X”中的1是指学生需要按要求获得学历教育证书,学校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X是根据职业等级来对学生进行职业岗位技能教育。教育部要求职业教育院校建立出自己的“学分银行”,根据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成果进行有效检验、转变,促使书证有效融合。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促使云计算、大数据、智能人工等新型信息技术融入到社会各行业各领域,也使高职院校加强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将“1+X”证书制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有效融合,既要立足于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又要根据社会岗位需求,增强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掌握更多专项技能,以适应社会对岗位需求。

一、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完善的“1+X”课程体系

学校教师需要加强和企业岗位管理者的联系,对岗位实际需求进行了解,加强和企业人员的研究、探讨,从而针对于企业技术人员专业能力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完善的“1+X”证书制度下课程教学体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了2个方向的课程内容,一个是软件方向——对应“1+X”Web前端开发职业证书;另一个是硬件方向——对应华为“1+X”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证书。在该课程体系下编写课程标准、建设教学资源、设计教案、制定课程考核方案、编写学习任务书和实训任务书、技能题库等,让学生学习的内容与“1+X”证书考核内容达到无缝衔接。

二、校企联动,实现课、岗、证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学校已经引进专业专家或企业工程师到校授课,将企业的优秀文化和先进技术带进课堂,通过企业人员的讲授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企业先进文化和知识;同时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暂跟岗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从而形成“校企联动、工学结合”双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依据教学进度计划,将行业岗位中的先进计算机技术、企业项目、工序引入到课程体系中,让学生全面进入行业环境中学习行业专项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且学校需要根据行业人才应聘标准、规范等改进专业课程内容、标准,最终形成对应化的课程结构,让学生更加真实的走进岗位。教师也需要根据专业自身特点,根据产教协同发展机制开发出适合学生参与的岗位试点项目教材,以此保证学校专业教育及时跟进岗位现状,解决教材落后的问题,从而为企业提供时代性技术人才。

另外,学校需要根据“1+X”职业等级标准,并扩大人才培养方向,以此满足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其中对于教学内容学校需要保持和岗位培训内容的一致性,产教融合共同创新系统化的教学资源库,校企双方都可以针对于教学资源合理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促使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变。

三、大师工作室引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该制度的践行需要学校教师发挥主要作用和力量,因此学校需要建立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学校可以依托国家名师团队和工作室,借鉴其工作方法,在校内建立自己的大师工作室,培养自己的“1+X”教研团队。在大师工作室的引领下,学校可以连接地方企业,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探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实践团队。学校也可以加强企业和教师的合作研修,鼓励学校教师进入企业学习,提升自己的岗位技能,引进企业人才进入学校参加科研研究,保证校企团队人才实现双向学习,实现企业讲师和学校教师自身教学实力的全面提升。另外,建立工作室也有利于为学校青年教师提供成长的平台和机会,促进教师有机会在企业中发展自己、提炼自己,并为教师进行实践研究、科研探究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对学生进行学期评价需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对此只有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才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构建“1+X”课程体系时,需要将教学评价作为重要内容,以此和“1+X”证书制度改革目标实现紧密结合。首先,学校需要根据“1+X”教学目标,建立多种评价主体,可以要求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专家等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对于评价方法,教师可以选择师生互评、客观测试法、增值评价法,对于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反馈的结果教师要进行解释,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情况。其次,教师在建立教学评价体系时,还需要引入评价理论和依据,注重评价的过程和评价后学生的反思,根据评价结果不断调整教学目标。且教师也需要根据该专业特点,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评价结果都纳入到教学管理中,从而建立完善的跟踪式评价模式,从而提高评价效率,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同时,根据“1+X”证书专业教学标准,将证书考核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现“三对接”——课程考核标准与“1+X”证书考核标准相对接;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考核内容对接;课程考核方式与“1+X”证书考核方式对接,让获得“1+X”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取得与证书考核内容对应课程的学分,做到证书换学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将“1+X”证书制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有效融合符合现代化人才培养趋势,也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实现教学改革,因此高职院校在落实双证制度教学目标时既需要立足于学生实际技能掌握现状,也需要根据社会岗位要求,为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建立专业化、综合型学校教学和岗位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吕刚.“1+X”证书制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有效融合的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20(30).

[2]柯亮亮.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高职院校《路由交换技术》课程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27).

[3]王慧敏."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20).

项目来源: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重点课题“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1+X’多证融通校企联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ZB131905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忠会(1980—),男,吉林德惠人,计算机与艺术传媒分院教师,硕士学位,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研究工作。

上一条:高职院校在线课程的分析与思考 下一条: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路径研究

关闭

2018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黑ICP备案 060005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