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正文

红色经典育桃李 丹心向党铸师魂——《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建设纪实

2023年05月08日 12:08 刘秀红、张莉岩 点击:[]

    在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爱国之魂,在育人中铸造社会主义栋梁之才,是每一名教师铭记的责任与使命!传承红色经典,勇于进行课程创新,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团队砥砺前行的坚定目标和不竭动力!

 

凝聚团队力量 丹心一片吐芳华

师范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共有23门专业课程,担负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的使命。《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重合,反映了百年来的中国历史,展现了中华儿女铮铮铁骨,浸满了革命先烈的殷殷热血。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文学的多元性,历史的复杂性,让课程团队确立了“展时代风云,传承红色经典”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负责人刘秀红老师的带领下,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用辛勤的付出锤炼课程,三秋红叶情不改,一片丹心吐芳华。

创新课程教学园丁耕耘育桃李

课程团队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精神,根据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黑龙江省教育厅《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以“爱国、爱党、爱家乡、爱教育、爱学生”为主线,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史教育、弘扬龙江四大精神,确定热爱祖国教育事业的理想情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劳动精神;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的使命意识;服务家乡教育报国的责任担当,不负韶华做有为青年六个课程思政主题,按照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紧密结合“三位一体”的总原则,构建“一线双主三会四有五爱”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课程团队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黑龙江省“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指导,立足学院“服务北大荒发展、助力黑龙江振兴”的办学定位,依据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岗位需求构建“一线双动三环四融五层”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即以“五爱”为一条主线,线上线下双向互动,课前、课上、课后三环紧密连接,课程目标与思政目标融合、文学史与四史融合、教师知识与教师能力融合、课程学习与教资考试融合,通过“导—情—研—结—拓”五个层阶,将职业理想、文化传承、有为青年、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春风化雨般融入课程设计与教学中,为龙江经济建设及全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师资。

课程团队积极探索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采用任务教学、情境体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学训一体、教学做合一,师生双向互动、课内课外一体,举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开展经典电影展播,经典文学作品诵读、演讲比赛、作品诵读会、红色经典宣讲会、龙江故事等主题活动,借助梦之声等社团延伸课程,课堂教学,早晚自习、教学基本功、第二课堂四课联动,将课程思政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成长。采用师生帮扶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指导,推行艺友制,遴选优秀学生带班指导,使课程思政由入眼入耳到入情入境,再到入脑入心,学生生活、课程学习、课程思政水乳交融,达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效果。

传承红色经典 课程建设结硕果

不忘初心,传播红色经典,课程团队凝心聚力,不断丰富课程资源,用一年的时间建设课程,撰写课程思政示范典型教学设计30份、课件30个,汇集领袖语录200条,教育名言100句,红色经典电影30部,学生红色经典作品讲述视频10个,党史文史资料30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2项,指导梦之声语言社,开展特色活动5项,提供课程学习网址5个,不懈的努力开出喜人的硕果,2021年《中国现当代文学》成功立项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2022年作为课程建设的典型案例刊发在《北大荒日报》,20222023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全体成员精心设计,进行校级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学银在线这一更大的平台上讲好红色经典故事,培根铸魂,培育栋梁之才。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团队将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北大荒精神,扎根职教,献身教育,为党育人传经典,为国育才燃红烛!

上一条:方文举的翰墨人生 下一条: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我校组织开展普通话测试培训工作

关闭

 
 

版权所有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