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10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预通知
各普通高等学校:
根据《关于做好2010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0〕19号)及《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教联〔2008〕67号)精神,2010年继续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范围内开展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的
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建设内容
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国家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三、基本要求(本科)
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团队成员人数原则上为5-7人。
2.带头人。应获校级以上(含校级)教学名师奖或是省级重点专业学术带头人。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省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有省级以上(含省级)精品课程并实现课程全部上网。
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级教改项目、精品课程、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获得过省级教学成果奖励。近三年有教学成果、教学改革、教学理论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公开发表论文。
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6.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到目前为止,部分学科(专业)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数量较少或尚未建设。2010年,鼓励该类学科(专业)的教学团队申报本项目。已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学科(专业)分布情况见附件。
四、基本要求(高职)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五、推荐、评选步骤与方法
1.2010年评审、建设55个省级教学团队(本科35个,高职20个)。各校推荐名额分配如下:“985”工程高校5个,“211”工程高校4个,其他本科高校2个;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个,其他高职院校1个。
2.申报时间及地点:各高校请于2010年3月15日下午16时前将申报材料送至省高教质量工程办公室,地点黑龙江工程学院西校区四楼(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山路153号)
3.申报材料要求:(1)2010年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见附件1)一式三份及推荐表中填报内容的主要佐证材料复印件一式三份;(2)2010年省级教学团队推荐汇总表(见附件2)纸介版和电子版各一份。2007年、2008年、2009年已评为省级教学团队的拟参加推荐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候选的一并上报有关材料。
4.评审办法:组织专家组根据各高校申报的推荐材料进行集中会议评审,并经我厅批准,评选出2010年省级教学团队。
请各高校认真组织,精心筹备,坚持标准和公平公正,保证推荐质量,全力做好教学团队的推荐工作。联系人及电话:徐颖琪(本科),0451-53623756;吴晓滨(高职),0451-53627347。
本通知为预通知,相关事宜以我厅正式通知为准。
附件:
1.2010年省级教学团队推荐汇总表
2.2010年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本科)
3.2010年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高职)
4.2007-2009年省和国家级教学团队本科学科分布统计表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三日
附件1:
2010年省级教学团队推荐汇总表
推荐学校: (公章)
联 系 人: 办公电话: 手机: E-mail:
排序
| 团队名称
| 团队带头人
| 类别(本科/高职)
| 学科门类
| 是否往届省级教学团队
|
姓名
| 电话
| E-mai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学科门类”栏本科填至二级类(参见国家本科专业目录),高职填至所在专业;无法归类的特殊团队填“其他”。
附件3:
2010年省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高职)
黑龙江省教育厅制
二〇一〇年二月
填 表 说 明
1.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
2.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带头人负责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
3.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成果等,截止时间是2009年12月31日。
4.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5.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
一、团队简介(申报理由)
二、团队组成
1.团队成员。本专业教学团队共 人(含团队带头人),其中学校专任教师 人,占 %,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 人,占 %。
学校专任教师基本信息一览表
序号
| 姓 名
| 出生年月
| 性
别
| 学历
| 专业技术职务
| 职业资格
| 高校教龄
| 企业经历或工作年限
| 讲授的课程(学时/年)及承担的主要工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基本信息一览表
序号
| 姓 名
| 出生年月
| 性
别
| 学 历
| 专业技术职务
| 职业资格
| 所在单位
| 从事的技术领域/工作岗位/从业时间
| 讲授的课程(学时/年)及承担的主要工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团队带头人
姓 名
|
| 性 别
|
| 出生年月
|
|
民 族
|
| 政治面貌
|
| 高校教龄
|
|
最终学历(学位)
|
| 专业
|
| 企业工作年限
|
|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
| 职业资格
|
| 社会兼职
|
|
联系地址、邮编
|
|
办公电话
|
| 移动电话
|
|
电子邮箱
|
|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
起止时间
| 学习、工作单位
| 学习、工作内容及岗位
|
|
|
|
|
|
|
|
|
|
|
|
|
|
|
|
所承担的团队建设、管理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效
|
|
| | | | | | |
三、人才培养情况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开发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教学计划总学时
|
| 顶岗实习时间
|
|
学校专任教师授课总学时及比例
|
| 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总学时及比例
|
|
团队分工协作,实施人才共育的形式、途径与方法
|
|
3.教学改革及成果
教学改革特色与创新
|
省级以上获奖情况
|
时间
| 奖项名称及等次
| 获奖者
| 颁发部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团队所在专业毕业生情况
毕业生人数
|
| 首次就业率
|
|
主要就业岗位
|
| 专业对口率
|
|
毕业生在机关企业单位、事业单位首次就业比例
|
| 毕业生在私营单位首次就业比例
|
|
(注:请将上表复制后分别填写07、08、09三年的本专业毕业生情况。)
|
毕业生社会评价及主要事例
|
|
四、技术服务情况
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内容
| 服务对象
| 主持人
| 完成情况及成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团队建设规划(含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六、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
七、评价、推荐意见
1.教务部门评价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学科专业:
手机:
电子信箱:
(负责人信息将进入专家库,请勿填写公用邮箱)
|
2.学校推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