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室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融入双创理念服务企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1年12月30日 15:53  点击:[]

产教融合视域下

高职院校融入双创理念服务企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以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北大荒集团为例

曲秀琴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025

 要:随着产业升级和农村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黑龙江农垦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紧迫。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要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跨界融合,服务北大荒集团发展战略,双创是关键。本文从产教融合视域下依托校企资源,系统提出融合策略与模式,为科学建立企业学院、学院企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双创理念;服务企业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在意见中提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这一职业教育目标,为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创”深度融合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2019年,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又称“职教二十条”),标志着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方案中设计的“学分银行、1+X证书”等书证融通体系,成为引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度发展的新航标。如何结合北大荒集团优势设计出符合垦区高职自身办学特色的产教融合方案并深化落实,是集团内校企双方长期探索的课题。本文就如何搭建协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为集团培养认同北大荒精神和北大荒文化、适合北大荒企业发展需要、忠诚于北大荒事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提出建议。

一、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双创育人显成效

2020年9月,学院牵头组建的黑龙江农垦职教集团入围第一批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多年来,学院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现建有国家级创新创业培训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培训、实训示范基地授权6个,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和农业经理人培育基地2个。2020年学院被批准为黑龙江省第二批创新创业改革示范校和黑龙江省共享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学院结合农业类企业先后建成北大荒无人机学院、食品农产品研究院、新道创新创业学院和集教学与科研、创业与孵化、咨询与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共享型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器。多年来,学院依托办学特色和集团优势为垦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农民企业家、教育界精英、高级管理人才。

二、把握双创政策脉搏,产教融合落地有声

教育部先后举办完成了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到第六届时参赛范围从高校扩展到中学,从国内扩展到国际,大赛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项目,其中的众多农业项目带动了部分地区精准扶贫的快速实现。而来自全国知名企业的评委与投资人的参与实现了有企业协同、有高校参与、有政府支持的良好态势,充分实现了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拓展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一)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狭义上的创业是指创办一家企业,但广义上的创业则是指一个人开创事业、追求置业的过程,是培养一个人综合能力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大学生要明确自身责任,树立人人引领创新,避免追溯模仿,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的很多学生表现出来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畜不识”,限制了自身创新创造力。作为农业类院校的师生,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风口上,面临着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北大荒集团特殊的国家战略粮食储备基地的关键期,要从源头上改变现状,培养农业科技者和接班人,高校是主阵地。

(二)教学改革——双创人才培养的突破口

双创人才培养的关键是结合企业需求,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实现了校企科研协同创新,使教学研究有的放矢,同时还会反哺教学,把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培养更多面向合作企业未来发展的技能精英、企业领袖和其他社会英才。通过深化教学改革,结合“1+X”证书体系,培养北大荒集团缺少的农业经理人、高级农业管理人才为目标,围绕集团内龙头企业职业岗位体系,明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周期,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使学校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形成良性互动,使社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实际对接职业岗位技能人才。

(三)企业——双创人才培养的验收地

校企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学院师生的科研和人力资源优势,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保障。通过企业导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使培养方向更贴近企业需求,企业导师指导专业实践使学生职业岗位与就业岗位技能实现零对接。用专业资源优势帮助企业创新产品包装设计、提升文创价值;用学生优势助力垦区农特产品实现销售量倍增,进而提升北大荒品牌的知名度,提高品牌形象,助力校企双方科研成果与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双创是以创新引领为目标、以学生就业为根本、以企业发展为依据,对学生开展的创业指导与对接服务,因此,必须通过共育搭建“集团(人资、科研)+(学校)创业团队+企业(合作社)”的三位一体的孵化平台,形成服务农业企业的服务综合体,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协同育人。

三、借助双创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产教融合模式

笔者仅从学院的做法提出引、建、培、孵、助五个层面对产教融合提出建议性策略。

(一)校企互引双融

按照《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双创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36]号)指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创新引领创业要求,学院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农垦科技创新孵化器,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充足的创新创业实践场所,在创新创业项目培育、遴选和成果转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学院孵化器建设以来培育的相关项目,如魔术手媒体推广、龙菽豆浆粉、痛风饮、生物酵素、无人机等涉农项目先后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0多项次。其中痛风饮新产品即将批量生产,生物酵素项目应用在齐齐哈尔市乡镇精准扶贫项目中,获得农户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实现了改良土壤、提高产量的作用。通过建立产业学院,将学校开在企业,学校通过引入成熟企业,对接成熟团队,以股份形式在各城市开展品牌店的连锁经营与管理,校内打造企业文化,促进教、学、研、创、践深度融合。

(二)智慧双投建平台

双创教育是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是体现社会性最为深刻的教育方式之一。面对新技术、新时代的要求,全面推进“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创业精神培养,从企业实践入手,依托知名企业品牌、工匠大师,围绕劳动观念培养、创新思维训练、社会责任担当等内容,强化课程思政在双创人才培养中的深度融合,实现素能共育。学院通过提供创新创业与专业线上理论课,向企业提供企业管理、创业实务、创新思维等实训课程,运用投智圈平台,整合全国创投资源,实施项目管理、投融资发布需求、线上培训与线上项目对接服务等内容,适时对校企双方创业项目团队进行适时跟踪管理,帮助团队开展交流。

(三)多途培育双师

产教融合从源头上解决了双创师资结构单一,缺少企业实践经验的问题。通过引入产教融合企业导师、工匠大师,提高了校内双创实践指导的整体水平。依据学院设立的顶岗实践制度,组织专业教师与创业教师到企业轮流跟岗实践,并可获得相应的“X证书”为抓手,教师通过获得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拓展“双师”培养途径,提高双师素质。让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在企业产品研发、创新中发挥作用,同时通过实践获得的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创新创业项目中的实战难题,企业导师跟班指导,校内孵化器项目实操,解决时间和空间造成的诸多不便等问题,双方均为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做好人才储备。

(四)创新孵化团队

双创教育的引入则让专业实践形式多样化、解决问题更加实践化,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院校通过引入集团龙头企业的双创资源入驻孵化器,对接校内师生团队,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提供真实的项目资源,同时有学院、政府支持的产品,可降低推广成本、渠道成本,为学生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比率。对企业而言,能够让集团所属师生快速了解北大荒文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了解品牌优势,提升品牌价值,从而在共同的推广中认同品牌文化。在融合中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战,在实战中对优秀的创业团队给予场地、政策、导师等资源扶持后续创业,既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节省了一部分营销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又快速地使集团企业倍速繁殖。

(五)红色基因助双赢

学院长期坚持以北大荒精神育人的文化传承,实现了以文化育人,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打造了具有垦区职教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比如学院通过全国“互联网+”大赛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让创业团队参与精准扶贫,让学生感受到一餐一宿均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勤俭节约的精神;通过参与农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让学生了解垦区的龙头农业企业在保障“中国粮食,中国饭碗”重任中不可替代的社会责任,培养更多学生自愿留在垦区、常驻龙江的知农爱农精神;通过北大荒精神、东北抗联精神、铁人精神等红色基因传承,培养更多双导师的工匠精神,带动更多学生成为胸怀坦荡、勇于担当,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校企共育双赢。

参考文献:

[1]金卫东,徐亚云.新时代高职“双创”教育:新任务、新使命与新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6).

[2]曲秀琴.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双创教育服务农业企业的策略研究[J].职业,2020(3).

[3]陈延薇.新媒体环境下视觉营销在品牌营销中的应用[J].品牌研究,2020(7).

项目来源: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2020年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双创视角下高职院校共享型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JGZ7202003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曲秀琴(197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任,硕士学位,教授,主要从事高职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教学管理工作。

上一条:立德树人 提质培优 加快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 下一条:谈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师口语”课程建设

关闭

2018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黑ICP备案 060005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