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瑞红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025
摘 要:为了解决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实践和理论性探索。
关键词:听说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目标是每一位高职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在如何改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等方面面进行探究。
一、基于听说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应用依据
(一)实践依据
高职英语教学有别于本科院校的教学,学生的入学成绩和教学目标决定了课程的特点。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的教学目标,为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大多数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入学成绩较低,听说能力较差。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能力不强,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规划。
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并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活动的范式。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巴赫金认为,人类社会生活绝非个人的“独白”而是交流,绝非自我封闭的言说,而是开放的对话。“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巴赫金提倡的呈现于对话中的自我与他者的双主体性强调了主体之间彼此平等的相互对话、相互补充、互为主体、同时共存的关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学习与周围环境交互而自主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海姆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他认为什么时候该说,说什么,怎样说,即语言交往能力。以上几种理论为本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依据。
培养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的模式主要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以单元主题为重心,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核心”的模式指导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职业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英语积极学习的实质是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耳听、眼看、动脑、动手的学习习惯,掌握知识技能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基于听说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以单元主题为重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兴趣
入学初经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但存在着听力能力较差、不敢开口说英语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以《新视野听说英语教程第三版》第一册教材为例。
Unit 1的主题是Greeting and Introducing people看似十分普通的话题,却有许多值得注意的知识点。授课时运用课件对话题进行了介绍,激发学生了解其在社交场合的重要性,并总结出在以下场合中的常用句型:Greetings at the first meeting; Greeting people and giving responses; Exchang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Self-introduction; Saying good--bye。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充分发挥了潜能,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进行听力训练时,让学生复述听力内容,从关键词到整句进行复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有的语言潜能得到激活,激发了求知欲,进而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并积极地参与课堂语言活动。
(二)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学习机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能听懂材料,但不会用文字准确表达。因此,应努力创设良好的语言情景和语用情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让更多的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的做法是:将教学班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单元,课前进行合作学习,并进行书面记录,课上由小组成员进行讲解和表演,组外的其他同学进行提问和点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过程性评价和考核。引导学生“敢学”“敢说”,树立自信心。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不仅增强了自信心,还提高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以能力为核心,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语言综合能力
1.明确学习目标,优化“课前任务”
课前任务,即教师利用现有教材每个单元一个主题的特点,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树立“体验学习、学会学习”的学习观。“课前任务”包括单元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策略和方法、疑难信息反馈等环节。通过完成预习,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从而产生了学习的愿望,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培养自己学习能力以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以第二册Unit3 Describing things and people为例,Unit2结束后给小组同学布置了Prepare the speaking activities in Section I of Unit3 : Do you know how to describing things and people in English? What do you look like? Can you describe your mobile phone? 小组同学课前认真准备,根据范文编写出相应的对话并进行书面记录,在课上积极展示,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认可和好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引导、评价的作用。
2.强化训练,开发自主学习的思维潜能
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任务,训练学生独自计划、实施和完成一项语言任务,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和演示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摘选课外的听力材料练习,有层次、有梯度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及时地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评估和反馈,使学生获得同一主题的更多语言素材。如在Unit 2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中围绕谈论天气这个主题,我们要求学生课下准备描述自己家乡的天气,因大多数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任务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学生在课上进行陈述,起到了锻炼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四)学习效果评价
对所参与班级学生进行技能评价,主要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原则,针对学生现状,“大学英语”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平时考核占20%、阶段性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40%,以此为指导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核和评价,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进行纠正和反馈。具体做法如下:
1.学生自评、互评
每个单元结束之后进行学生自评,如口语表达能力,本单元学会了哪些日常用语,是否能流利地朗读对话并进行交流,是否能准确地理解听力语篇材料,进行听力练习时还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等。通过自评和教师课堂提问,发现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已逐渐敢于开口说英语,练习听力材料时也不再有畏难情绪,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
2.教师测评
口语测试分两次进行,阶段测试和期末测试。根据教材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方法。采用百分制,按20%折算。两位教师为一考核组,在同一时间进行,学生抽取题签。考核内容由回答问题和根据话题进行交际两部分组成。题签由教材的口语内容和日常用语组成,考查学生日常用语的掌握情况及口语交际能力。由两位教师给出分数,最后成绩取平均值。
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根据问卷调查发现:75.2%的学生认为能基本听懂语篇材料;72.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听力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68.9%的学生认为在朗读对话时,个别发音不准,但比较自然,不影响理解;86.4%的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口语任务比较主动,能完成任务;96.4%的学生认为目前采用的听说教学模式比较适合自己的水平。其中也存在着个别学生基础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问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考虑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对考核评价体系的多元化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基于听说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让学习更加自主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2]田会轻.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反思[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7.
[3]王淑花.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季瑞红(1968—),女,黑龙江密山人,师范教育分院教师,教授,硕士学位,主要从事高职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