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亮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025
摘 要:建筑构造对于高校土建施工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由于实践性较强,所以从2017年开始,我采用了主动出击的“游击战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校园及周边村镇各角落进行现场学习。经过三年的探索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针对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经过两年多在线上教学中的摸索研究,将信息化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本文以地下室构造的教学案例,来探究信息化在建筑构造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构造;地下室构造;信息化;实践教学
在疫情影响下,作为专业教师不能保证自己一定能和学生面对面的在课堂或现场教学环境中进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隔着屏幕以直播的形式和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然而教师不能有效地控制课堂,不能了解到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所以也就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采用信息化手段来控制好课堂、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成绩,以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运用信息化手段,灵活多样安排学生学习场所
通过网络了解各地的疫情发展情况,以此为依据来为学生布置个人实践学习场所。如果学生所在地为低风险区,要求学生在线上教学的时候必须到达有地下室的建筑附近(最好是有代表性的地下室),并对该建筑进行初步的考察研究;如果学生所在地为中等风险区,当地防疫部门允许居民在住宅附近活动,可要求学生在确保安全和遵守防疫规定的情况下在附近找到地下室,进行现场研究学习;对于高风险区域的学生,可允许其暂时不到有地下室的现场进行学习,但是必须在互联网上找到足够的、有代表性的地下室图片以用于线上讨论,并在当地疫情风险等级降低后到有地下室的建筑中印证课堂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所有学生必须将自己在现场的照片拍下来(高风险区可后补)进行签到,作为出勤的有效证据。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参与度完成教学过程
在线上教学直播一般采用的是能够分享教师电脑屏幕的现场直播软件,例如腾讯、钉钉等。这就要求教师的课件图多、动画多、字少简练一些。要求学生用现场拍的图片结合简明扼要的文字弹幕,在钉钉圈子里进行交流,根据学生的活跃程度来评价其平时成绩。
任务一:地下室的概念及应用。根据高职学生的行为心理特点,在正式上课前为学生布置导向问题。例如,在寸土如金的城市繁华地带,该怎样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什么是地下室?地下室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地下室和一般的房间有何不同?给学生不超过5分钟的抢答讨论时间,学生看着高耸的建筑和各类地下商场,很容易找到答案提高自信和学习兴趣,通过充满风趣而又亲和的语言艺术拉近师生距离。
任务二:地下室的组成与作用。让学生自己找出哪个是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墙体、采光井、门窗、楼梯等,并拍下照片结合文字发到群里回答问题,挑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答案,和学生连麦进行探讨,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在给予认可和鼓励的情况下,要认真纠正其不足之处。在讲到地下室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时,要让学生站在实物面前感知,通过诱导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例如,在讲到地下室墙体的作用与要求时,指导学生对地上地下的墙体进行比较,假设将要遇到的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让学生在钉钉教学圈子等网上平台进行讨论,必要时通过视频连麦来共享学生所在地下室,教师和居家上课的学生(由于所在地区疫情严重不便外出)对其进行补充。
任务三:地下室的防潮及防水构造。让学生站在有地下室建筑物的室外地面以及地下室内,结合教师提供的地下室防潮构造的图样和动画对回填土下的地下室外墙、地下室底板进行现场调查研究,要求学生通过发送小视频来阐述自己的发现和看法,如果小视频较多可以在课堂上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构造图结合案例假设,对地下室的防水防潮构造进行研究,例如,在地下室外墙防水防潮收头位置上,可以指导一名学生站在室外地面上,在现场录制的小视频或通过视频连麦中指出来,教师对其进行补充或纠正,然后鼓励其他学生在其所考察的建筑外找到防水防潮收头的大概位置。
三、运用信息化手段,全方位拓展学生能力
在总结完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图文结合、视频文字结合的实践性作业,一般是在钉钉圈子中布置,也可以在清华在线或超星平台中布置,可以挑选学生在教学平台中发送的图片或视频加工后结合构造图、文字作为素材布置给学生,作业的内容以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例如布置要求学生识别地下室构造组成的作业则是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求学生找出地下室空气潮湿、底板开裂等问题的原因则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要求学生对于上述问题运用学习的专业知识提出合理的处置方案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一些答案灵活空间较大的分析论述题则是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运用信息化手段,完成过程考核
(一)针对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及学习效果,评定平时成绩
学生的出勤质量要求必须是按照教师指定的实践学习场所进行,否则不能认可其出勤成绩;将学生在群里的发言次数、视频和图片数量进行统计,作为实训成绩的基数;根据学生提交作业的质量分析其作业完成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公平公正地评定作业成绩;对于高风险区域不能外出进行现场实践的学生,通过提高作业的数量来强化其对知识的掌握,并及时掌握当地疫情动态,在当地风险等级调低后督促学生根据直播回放补回现场实践这一课。
(二)实行双考核制度,完成期末考核
将平时布置给学生的钉钉作业题挑选整理后录入试题库,期末时要求学生在课程伴侣平台上进行线上理论结合案例考核,试题主要以单选、多选和判断为主;将学院及周边的建筑实例编制成实践性试题,令学生自选考点,随机编题,考试位置及其内容灵活多变,教师通过连麦视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现场实践考核。
五、信息化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两年来,根据疫情防控下现有的实践实训条件、信息化教学条件、学生实际情况,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将信息化和现场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并加以实施,学生在学习上较三年前的现场实践教学取得了更多、更好的效果。学生分布在各处实践学习场所,通过信息化方式将更多的实践案例汇集到线上学习平台,丰富了学习内容,开阔了学习视野,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使用者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观察与研究,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学生搜集来的大量资料和在师生互动中发现的各种新情况也是教师今后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
由于信息化实践教学实施的时间不长,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下,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所以今后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信息化在建筑构造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作为专业教师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深入学习研究,只有成为了真正的信息化教师,才能掌握好信息化的应用;其次,完善教学资源,制作适合线上教学、简练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习题库,应用于对学生的培养;第三,利用各种信息化方式加强与往届毕业生或实习生的沟通联系,不断获取土建施工类专业的新标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听取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建议,用来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最后,继续通过融入课程思政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张弘.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建筑构造课程改革研究[D]山西建筑.2018(12).
[2]牟星.《房屋建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智库时代.2018(9).
[3]王娇.浅谈《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中进行创造性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法——以楼梯构造与识图为例[D]居舍,2018(10).
[4]刘红霞.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D]山西建筑.2018(9).
作者简介:李永亮(1982—),男,河北人,宾西校区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师,讲师,工程硕士学位,主要从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思政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