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是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当前,由于高职院校成立时间短,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致使其校园文化活动难显高品位,通俗性多,思想性少;娱乐性多,学术性少。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大力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为此,需要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是其校园文化中的行为文化形态,是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认知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各种知识的获取与水平的提高,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精神境界和健康的评价判断观念的必要手段。“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活的载体。”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蓬勃发展。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成立时间普遍较短,而且许多高职院校是由成人高校、中专学校或技校合并、升格建立的,校园文化活动“底蕴不足”。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入学成绩较低,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受到市场经济和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层次较低,良莠混杂,充斥着流行文化和通俗文化,已严重影响到先进文化思想在高职院校的传播,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因此,笔者认为,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在形式上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知识性活动,包括学术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等;二是娱乐性活动,包括各类文娱晚会、体育竞赛等;三是实践性活动,包括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等。尽管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也总结了许多经验,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但相比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还是逊色得多。据笔者调查了解,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是娱乐性活动,多数活动比较通俗、浅层次,校园文化活动难显高品位。
首先,校园文化活动通俗性多,思想性少。目前高职院校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绝大多数都是一般化的通俗性活动,诸如游戏、游玩等,就算是学校的传统活动或大型晚会,也充斥着港台流行音乐、无厘头搞笑小品或街舞、的士高舞蹈等通俗文化,学生们崇拜港台明星,羡慕“快乐女声”,缺乏高等教育的文化内涵。他们参与这些活动,主要是抱着“玩”的心态,给自己单调、呆板的校园生活进行调节。相反,反映时代主旋律,传播先进思想的活动却很少,学生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以为然,对国家和学校的历史一知半解;不关心时事政治,不爱好读书看报;对学校举办的重大节日纪念活动不闻不问,对各种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敷衍了事等等。
其次,校园文化活动娱乐性多,学术性少。各类学生社团热衷于举办文娱晚会、歌唱比赛、趣味运动等这些纯粹文娱体育类活动,而一些类似于演讲辩论、学术竞赛却“门可罗雀”,即使是参与活动的,也是迫于“集体压力”或是为了在综合测评中可以加分。这类活动起点较低,内容贫乏,在计划性和实效性上也需要提高。据笔者调查了解,2009年广东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的94篇作品中,高职院校仅有14篇,约占作品总数的15%;仅有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院校获奖,不到高职院校总数的10%。高职院校的学术氛围薄弱由此可见一斑。
“高品位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高品位是指“高尚,不粗俗。”高职院校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应该是体现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学术性和艺术性,传承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广受大众欢迎的知识性、娱乐性、实践性活动。它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让学生共同形成的一种健康高尚、催人奋进的人文氛围和精神风貌,有利于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首先,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要体现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本质说到底是体现一种对人的人文关怀,即体现人文精神。培育人文精神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核。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要通过人文理念加强对学生社会价值取向的渗透,引导学生形成与构建和谐社会一致的道德追求。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应体现时代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主旋律的内涵是博大精深的,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是核心,其他凡是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激发活力的精神产品,都应是属于主旋律之列。
其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要具有较高思想性、学术性和艺术性。国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高职院校应以国庆、“五四”、“七一”等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党的先进思想、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渗透到活动中去,引导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现状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大量举办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学术性校园文化活动,扩大学生的信息量,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校园的学术氛围;应结合学校特色开展艺术境界高的音乐、舞蹈或戏曲等文娱艺术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高品位艺术,陶冶情操,塑造人格,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第三,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扬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外先进文化。“扬弃”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当中有不少好东西值得学习,也必须学习,我们学习古人有用的、肯定的东西,但我们又不能师古复古好古,要敢于否定古人应当否定的东西。其他国家和民族也有许多先进和优秀的文化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但不能妄自菲薄,不迷信他人。高职院校应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宣传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让学生沉浸在文化的熏陶之中,从而自觉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要举办一些能够反映学校历史和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宣传和渗透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价值追求,促使学生热爱学校,增强归属感。
第四,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要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爱和欢迎。校园文化活动要取得育人的效果,就需要被广大学生所接受、热爱和欢迎,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在不断追求高格调、高品位的基础上,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做到面向学生、服务学生,能够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充分的娱乐消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很多人把校园文化活动当做调味品,只是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一种手段,可有可无。有人认为,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抓不抓校园文化活动无所谓;也有人认为,高职院校抓教学、实训是硬件、实事,搞校园文化活动则是软件、虚事,因此,即使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形式多于内容,大多走过场。同时,人们常常把校园文化活动当做是党委宣传部或者团委的事情,与其他职能部门以及系部关系不大,没有全员参与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校园文化活动缺少了必要的指导,甚至放任自流。这种只是让学生自己去玩、去乐的活动,没有引导学生去体味文化内蕴,无法起到育人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该认识到,对于人才培养来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思想品质、审美情趣等综合素质。同时,应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主办者加强审查,对有意义的活动给与大力支持;要对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以及创新等进行深入的指导,教给学生成功举办活动的方法。
2.注重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实效。当代高职院校学生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起成长,从小接受市场经济的熏陶,社会体制的转换,思想观念的更新,使他们经历着由传统到现代,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年龄上他们正在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加之文化基础、思想素质和个人努力等参差不齐,他们要么为提高学历或顺利就业而一味埋头于专插本、自学考试、执业资格证书考试等,“无暇”理会校园文化活动;要么不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无所事事,厌学懒散,不想在校园文化活动锻炼和完善自我,致使校园文化活动实效性差。因此,既要通过制度手段,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实效性。学生干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及其效果。为此,要注重培养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引导他们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文化活动更加有声又色,更能吸引广大学生。
3.利用网络文化的优势,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其高科技的特点使学生意识到脑力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性,但不可否认它也对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网络在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机会的同时也使很多人沉迷其中,学生们每天“忙于”上网聊天、打游戏,不参加任何的校园文化活动,冲淡了校园文化活动主题的意义。因此,在信息技术时代,我们应学会运用网络手段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高职院校可以在网络中举办专题视频讲座、论坛精品贴竞赛、网络读书节等新颖的活动,使校园文活动不受场地、人数、时间的限制;可以利用网络文化开放性和隐匿性的特点,让学生参与到感兴趣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高职院校除了培养实用人才所必须的动手能力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综合的人文修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高职院校健康高尚,催人奋进的人文氛围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