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室
 

教师参加幼儿园实践活动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2021年12月30日 15:44  点击:[]

教师参加幼儿园实践活动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瑶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025

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深入幼儿园实践可以优化教学模式,将自己积累的教学素材与案例以适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把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反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切实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幼儿园实践活动;教学改革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为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能力有效衔接,深化校企合作,深入学习掌握幼儿园实践活动,学习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丰富教学案例,提高专任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明确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能力有效衔接的关键点。本文将对于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就如何有效提升开展教师企业实践,推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出相应对策

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参加幼儿园实践的必要性

(一)学前教育行业蓬勃发展,要求创新师资培养模式

通过收集教育部学前教育行业数据,对2016年—2020年教育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到,2020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9.17万所,较2016年增加5.17万所,增长21.5%;2020年在园学生数4818.26万人,较2016年增加了404.36万人,增长了9%;2020年入园人数虽较2016年入园人数减少了130.7万人,但专任教师数量却增加了68.14万人,且呈逐年上升2021年国家开放三胎政策,未来全国在园学生数和幼师数将呈逐年增加趋势。人们对于幼师行业的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向严格化和标准化发展。2018年国家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幼儿为本、才艺兼备、擅长保教的高水平幼儿园教师。创新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优化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性课程,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综合能力。”《意见》对幼儿园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指出了创新培养模式及优化课程体系的紧迫性。

(二)教师幼儿园实践是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教师[2016]3号)》中明确指出:“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行企业实践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专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实践,也是“双师型”教师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幼儿园实践,优化教学模式,将自己积累的教学素材与案例以适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把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反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幼儿园工作经验,教学与实际脱节

通过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分析研究,不难发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形式单一,不能很好的跟随教育改革的步伐,缺乏对幼儿园现状的了解,从而导致了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更新慢,与幼儿园工作实际脱节的后果。在课堂中教师大多按照教学计划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较少关注学生的基础与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实际,导致专业发展与社会幼教行业的需求无法顺利对接。

(二)学生专业理论不扎实,岗位适应性弱

高职院校往往在课程结构设置方面更偏重于专业技能的教学,注重学生美术、手工、钢琴、舞蹈等艺术课程的学习,专业技能课的课时高于专业理论课。学生也对技能课程更感兴趣,忽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导致专业教学理论不扎实。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是重技能类课程,轻基础类课程;重专业课,轻视公共课;重必修课,轻公共选修课;重理论课,轻实践课。致使很多学生就业时,不能很快进入角色,对与幼儿园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够熟悉,缺少在工作中对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应变能力和与家长沟通的能力等。对职业岗位角色定位不明确,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差,需要用人单位花费时间和精力对新入职的幼师进行岗前培训。

三、教师参幼儿园实践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立足职业现状,优化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全面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理念,强调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来自企业。专业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与园长和一线教师直接接触,对学前教育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层次,招聘途径等问题有了详细的了解,教师就能合理地进行专业定位,确定专业建设和发展方向。此外,企业实践促使教师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相联系,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既要考虑静态“路径”的“教什么”和“怎么教”也要考虑动态“过程”的“学什么”和“如何学会”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创设学习情境,实施行动导向教学

职业学校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已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典型案例或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组织“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让学生熟悉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教学技能,了解岗位要求,培养职业意识。

教师深入幼儿园,在实践过程中搜集一些鲜活的案例,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无论是实践工作场景图片,还是幼儿园活动的教案、课件、视频,这些珍贵的教学资源都能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把这些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以讨论、练习、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形式现出来。特别是对一些理论性很强的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课程,利用幼儿园的教学视频和图片进行分析和提炼,让学生对幼儿园发生的真实事件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情境中分析学习,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重点内容,教师可采用案例和课例以及模拟课堂的教学形式,把知识教学渗透在一定的岗位情境中,将学生的能力提高落实在行为训练中,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深化教学改革。

(三)依据专业特色,对接岗位需求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实际教育教学技能,使教学过程与岗位需求相对接。如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可以与幼儿教育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方面的内容相结合,以案例的方式呈现幼儿教师可能面对的基本法律问题,进而帮助学生从教师的职业角度去了解所学专业特点,对接岗位需求,树立职业理想,培养敬业精神。

参考文献:

[1]赵杏.教师企业实践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河南教育.2018(1).

[2]高闰青.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课程 教材 教法.2013(7).

作者简介:孙瑶(199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师范教育分院教师,硕士学位,助教,主要从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研究

上一条:高职“计算机工程技术”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下一条: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思政教学探析

关闭

2018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黑ICP备案 060005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