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培优背景下
高职院校开展北大荒精神教育的研究
吴 穹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025
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提质培优时代,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北大荒精神教育,培养更优秀的人才投身龙江全方位振兴全面振兴。本文对高职院校开展北大荒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开展北大荒精神教育的四个路径。
关键词:提质培优;高职院校;北大荒精神教育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日益重视,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4月对职业教育工作指示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制定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围绕立德树人、“三教”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重点领域进行改革攻坚,有力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职业院校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人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品质和思想境界,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一,是高职院校对师生进行思政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
一、高职院校开展北大荒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一)北大荒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北大荒精神概括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十六个字,充分体现了北大荒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不畏困难、拼搏实干、解放思想、敢闯敢试、胸怀全局、强国富民、不图名利、忘我工作的思想境界和行为特征。北大荒精神是一种群体精神,汇集了军人、知识分子、知青等各拓荒群体的光荣传统和优秀品质。北大荒精神具有丰富的实践特征,在农垦事业的实践中形成,又在实践中推动了农垦事业发展。北大荒精神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历经北大荒七十余年开发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位居龙江“四大精神”之一。
(二)高职院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据统计,近五年来黑龙江省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83万余人,高职扩招10万余人,为推动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工业强省建设输送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成为龙江现代化建设的一支中坚力量。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日益重视和投入加大以及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的需求增长,新时代职业教育将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当下,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补短板、激活力、提质量,这也意味着高职院校要在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上下更大力气。
(三)北大荒精神是宝贵的德育教育资源
北大荒精神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充分诠释了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充分彰显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因此,北大荒精神是高职院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在黑龙江垦区,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北大荒博物馆、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各农场场史馆纪念馆陈列馆、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现场都是很好的德育场所和实践基地,遍布全省各地,足以满足德育需要。在北大荒开发建设的进程中涌现了无数英雄楷模,三代北大荒人中有数不胜数的劳动模范、道德楷模和专家技术能手,他们本身是一道光,可以成为高职院校的兼职德育导师,而高职院校也急需一支阅历丰富、身正为范的兼职德育工作队伍。
二、高职院校开展北大荒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高职院校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在各类机构发布的全国高职高专排行榜中,前五十名基本被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经济强省学校占据,难觅龙江高职高专学校,这充分说明我省职业教育水平不高,在全国竞争力不强。新时期要实现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需要高职院校切实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提高办学治校水平,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对学校师生加强北大荒精神教育,既是落实提质培优行动重点任务,反过来,通过提高师生素养素质也可以有力地促进提质培优各项任务的完成,推动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
建设高质量高职院校,离不开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尤其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所学校的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优劣。在教师素质构成当中,高尚的职业道德首当其冲,近几年教育部及我省陆续出台多份规范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文件,各学校对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和师德师风建设均非常重视。教育事业需要教师具备忠诚和无私奉献精神,教师职业需要教师的集体力量,个体教师要有集体主义精神;同时,教师还要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治学上要勤奋严谨、勇于探索。这些教师职业要求与北大荒精神的内涵高度契合,因此,对教师队伍加强北大荒精神教育,有利于改善学校师德师风,提高教师职业素养,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新时代对高职院校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必备的知识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身心,即学生在教育阶段要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是居于统领和方向地位的,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爱国情怀,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当前高职在校生已进入零零后一代,这一代人多为独生子女,又成长于物质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文化复杂多元的时代,一些学生存在迷茫、困惑、三观不正乃至心理疾病等各种问题,急需在其走入社会以前进行干预和引导。北大荒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吃苦耐劳、忠诚担当等永不过时的优秀意志品质,这也正是当今年轻一代比较缺乏的。
三、对高职院校师生开展北大荒精神教育的路径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北大荒精神
1.明确思政课程是学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开设北大荒精神专题教学内容,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2.明确课程教学是学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要强化每门课程的教育性,在课程思政中加入北大荒精神元素,把价值引领贯穿到公共课、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让每门课程都有德育,让每位教师都教育人。
3.加强非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
面向全体教师开设思政理论专题讲座,提高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认识和能力。对非思政课教师增加北大荒精神教育培训的力度,让思政课教师与非思政课教师共建研究团队,开展北大荒精神教学实践探索。通过这些措施实现北大荒精神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传承北大荒精神
一是选派年轻教师分期分批到黑龙江垦区进行生产实践,使年轻教师有机会亲身接触垦区、感受垦区、了解垦区,这对年轻教师的师德养成大有裨益。还可以在农场、田间、车间、文化场馆,亲身体验现代化大农业和北大荒精神文化的魅力,感受乡村振兴的责任感。二是安排学生到黑龙江垦区实习实训。北大荒一百余个农场、几十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为高职学生提供充裕的实习实训机会。生产一线的实习实训既能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又能在实践中培养技能,更可以让学生切身感悟北大荒的精神和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北大荒文化
1.打造北大荒特色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包括自然环境、规划格局、建筑风格、景观绿化、传播设施等多个方面,学校可以在建筑、雕塑、景观等方面融入北大荒文化特色,通过整洁、优雅、文明的校园环境,营造涵养师生“北大荒情结”和“三农”情怀的文化氛围。
2.创造北大荒特色校园精神产品
在北大荒开发建设过程中,北大荒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北大荒版画、北大荒书法等文化产品,这些文化产品在全国很有影响力,对学生陶冶情操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高职学校可以在公众号、校园网等新媒体上开辟专栏,或者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积极宣传北大荒精神,更容易为学生接受。
3.社团活动中积极传承北大荒精神
学校在组织社团活动时,应选派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担任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在研习社、学生讲师团、读书分享会、志愿服务活动、主题团日活动、先进事迹报告会等社团活动中,应该加强对北大荒精神、北大荒典型人物事迹的讲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四)发挥北大荒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
1.聘请北大荒先进典型人物到学校为师生作专题讲座
北大荒三代人建设者,涌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和道德楷模,他们的事迹是高职院校开展北大荒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尤其是在新教师上岗、新生入校的第一课,更应该让其了解和感受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历史和北大荒精神。
2.聘请道德楷模、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兼职学校德育导师
北大荒精神涵盖了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聘请北大荒典型人物担任高职院校兼职德育导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第6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志彦,李朝辉,王帅.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科研项目:本文系2021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北大荒精神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ZJF142102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穹(1976-),男,黑龙江泰来人,学院办公室干事,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农业经济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