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室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作业疗法”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年08月19日 15:11  点击:[]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作业疗法教学改革与实践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025

要:随着社会老龄化及慢性病时代的到来,我国急需具备良好医德医风的新时代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必要举措。本文从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思政元素的挖掘路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实施、课程思政评价机制的建立等几方面入手,探讨了“作业疗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作业疗法”

当前,我国存在病患对康复的需求与康复服务提供不足之间的矛盾。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大环境下,康复治疗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同时对高职院校康复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为主载体,强调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在课程教学全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进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融合、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推进三全育人。作业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具有某种目的性和选择性的作业活动,来促进患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休闲等活动中的功能恢复或重建,提高生活质量,是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因此,对“作业疗法”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对提高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作业疗法”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路径

(一)依据学科特点,挖掘思政元素

教师可从作业治疗技术起源发展、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等方面挖掘蕴含的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在教学中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渗透育人元素,让学生有代入感,发挥精神层面的感染力。

1.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作业治疗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引进而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的。最初的作业治疗行业现状是技术单一、无专业从业人员、无作业治疗学术组织,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国内的作业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今我国的作业治疗从业人员不断增加、职业领域不断拓展、作业治疗理念的创新、作业治疗的科技含量增加、作业治疗教育不断突破,这些足以证明通过一代又一代康复人的努力奋斗,中国作业治疗已经走向国际化,让世界作业治疗更多地听到中国声音、了解中国作业治疗技术乃至学习中国作业治疗技术。通过讲述作业治疗的“昨天与今天”,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

引入前国家体操队运动员、2008年申奥形象大使——桑兰的事迹,是康复治疗给了她再次绽放人生光彩的机会。还有许多像桑兰一样有功能障碍的人需要作业治疗,帮助患者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回归家庭和社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速,人们对“健康、康复”理念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高层次的生活质量,而作业治疗是以人为本,能很好地践行大健康理念,在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引导学生懂得自己今后会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激发努力拼搏的精神去更好地展望作业治疗的“明天”。

(二)依据学生职业素养构成要素,挖掘思政元素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康复治疗师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并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更好的发展,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学中要通过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康复治疗师应该恪于职守、爱岗敬业、关爱病人,立志以专业知识、技能为患者服务,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地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业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作业治疗师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内容时,引入恪于职守、爱岗敬业,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自己的事业,有责任心。在学习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实训课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关爱患者,注重细节,有耐心,具备良好地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学习如何指导患者进行治疗性作业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功能障碍情况,善于思考,大胆创新,设计出有助于提高患者功能的治疗性作业活动。

(三)依据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通过引入社会热点问题、重大事件、科技创新、康复政策等,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并分析问题,让学生深刻地认识社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例如:我国大力推动康复辅助器具及技术的发展,康复机器人成为创新研发的热门领域,从康复领域的科技创新方面引导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学习环境改造内容时,可以结合当前的国家政策,例如:我国印发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大力推动无障碍环境的改造。不但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出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学生在了解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及相关措施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关爱残疾人与老年人,立志以专业知识为他们服务,做有温度的康复治疗师。

二、“作业疗法”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教学实施

(一)修订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设计

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结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梳理教学大纲,确定每个学习任务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思政目标。完善教学设计,修改课程标准、教案、PPT课件,收集相关的视频资料和案例。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到课程设计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采取多元的教学方法作为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情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学习通APP软件应用和互联网多种教学手段

1.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围绕病例回答问题,解决教学某一环节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手段既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扩展了作业治疗的内涵,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列举患者康复的案例,通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躯体、心理功能情况以及生活状态的改变,使学生了解到作业治疗技术能帮助患者更好地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使命感。患者坚持不懈、永不放弃锻炼的意志力,也是值得学生学习的。

2.模拟教学法:在进行实践较强的知识点学习的时候,用到情景模拟教学法,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通过这一生动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获得较深刻的学习体验,达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

3.角色扮演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患者及康复治疗师,通过所学的知识进行模拟演习。培养学生能够进行换位思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对患者具有细心、耐心、爱心和责任心。

4.网络教学手段:“作业疗法”采用线上和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教师通过学习通APP软件平台推送相关知识点的PPT、视频、临床案例、社会热点问题等等,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例如:在作业疗法课程的第一节课前,会布置“作业治疗技术的昨天、今天和未来”的课前探究任务。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绘画出作业治疗技术发展的时间轴。也可以通过PPT进行展示。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中国作业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新一代康复人的责任感。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各种课堂活动,包括签到、选人、抢答、问卷、分组活动、课堂测试等多种教学活动。通过签到活动,让学生养成守时的好习惯;通过选人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要善于倾听、尊重他人;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具备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课堂测试,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课后还会布置一些小组活动,例如设计一幅作业疗法的宣传海报、设计简易的自助具,“争做环境观察员、为无障碍环境出点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

5.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和学生长时间相处,教师本人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个性心理素质,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和塑造学生。例如:教师每次都提前进入教室,进行课前的准备;教师在上课时的教姿;PPT制作精美;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等。其实,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也是最好的课程思政教育。

三、“作业疗法”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

与课程知识目标达成评价不同,课程思政的效果可能是“隐性的”“长期的”,其目标达成评价很难量化评价,应建立符合思政教育规律的综合评价体系。鉴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最终会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考核方式,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包括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体现在课堂表现方面;学习行为的改变,体现在学习通学习资料的完成情况,学习通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小组任务成绩、技能考核、阶段考核和期末考试。其中在技能考核的考核标准中,也体现了思政方面内容。例如:在学生技术操作中是否做到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是否引起患者不适,能否做到关爱患者、尊重患者,技能考核结束后是否能够将实训用品归还原位等等。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学生对课程思政效果的反馈,发现并解决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持续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方式。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如何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知识有机地融合,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育工作者还需要付出更多地努力。课程思政需要方法和技巧,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切忌出现课程思政过于显性、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脱节、思政用时过长等问题。“作业疗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授课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梳理教学内容,深入挖掘相关的思政元素,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切实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将课程思政建设与课堂建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具有职业素养,助其成长为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优秀技术技能型康复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涓,胡笑燊等.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教育与中医养生康复学相融的探索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4).

[2]赵江,卫琛等.康复作业治疗专业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以《作业治疗理论与实践》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7).

[3]王志敏,曹丹,等.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思政内容挖掘与实施路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2(1).

[4]朱宝安,马永超,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高职高专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研究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2(4).

[5]田琴.分析课程思政融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建设[J].智库时代,2020(24).

[6]史长华,李霞,等.病理学融合课程思政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21).

作者简介:王颖(198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护理分院教师,初级职称,学士学位,主要从事康复治疗技术教学与科研。

上一条:高职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思考 下一条:课程思政在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关闭

2018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黑ICP备案 060005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