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室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营养配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2022年08月22日 09:05  点击:[]

李俐鑫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025

要:“营养配餐与设计”是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课程团队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标准等方面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探索,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营养配餐与设计课程;创新创业能力;教学改革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面对新时代的需求和现实的挑战,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已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课题。“营养配餐与设计”是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介绍营养配餐的准备、膳食调查和评价、人群营养状况评价、不同人群营养配餐设计、营养咨询和营养教育等内容。该课程的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只注重基本概念和理论,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及对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的引导,制约了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最终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提升“营养配餐与设计”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团队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标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强化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优化教学内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

一)重构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

为了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围绕 “营养配餐”这条主线,将课程内容分为两大板块:理论知识板块和技能实践板块。理论知识板块重在培养学生创意思维,主要讲述营养配餐概述营养配餐相关工具、营养配餐方法三部分内容,构成“一心二翼”的理论课内容,其中营养配餐工具和方法是本课程核心教学内容,由浅入深依次推进,为后续配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外,学校也可以开设营养相关的专题讲座,邀请营养专家、食品企业营养技术人员,讲解营养学学科研究发现与前沿知识,讲述国内外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和趋为学生创业拓展视野

二)采用多种实践形式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

为了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营养配餐与设计”课程紧密围绕“实践”,增加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实训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能够与未来就业岗位直接对接。

1.课上强化实训内容

课上除了理论教学内容外,还专门针对孕妇、乳母、婴幼儿、学龄儿童、大学生、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常见人群进行营养配餐设计,加大课程实训比例,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为真编制食谱、评价分析和调整食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课下开展创新活动

课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灵活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技能实践教学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转变。如组建营养社团,指导学生开展营养产品开发、人群营养指导、营养知识宣教、营养食谱设计大赛活动;鼓励学生以“营养配餐与设计”课程相关知识撰写创新创业计划书,申报校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各级各类的“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依托学校的新道创新创业孵化器,师生共创营养咨询体验工作室,客户付费咨询学生既能将所学的营养及配餐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3.社区实践激发创新

学生深入学校周边社区开展面向不同人群的营养宣教、家庭配餐咨询等服务;以幼儿园为调查对象,进行膳食调查等活动。通过社区实践使学生认识到参加服务的经历与在课堂上的学习经历具有同等的或更大的价值,社区服务工作能对专业学习、能力结构、职业规划及选择等起到积极的作

二、改进教学方生创新创业能力

为了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学习的空间,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以下四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教师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营养相关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开动脑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二)分组讨论教学法

教师抛出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相互研究探讨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如为糖尿病人群进行营养食谱设计时,小组成员通过互相讨论共同完成食谱设计,每个小组选派一名成员代表陈述本小组设计的营养食谱,然后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对其设计的营养食谱进行点评,每个小组围绕本组存在的问题进行食谱的调整完善。

三)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选取典型案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列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怎样通过合理饮食提高自身机体免疫力,以及在新冠肺炎治疗过程中从营养角度采取什么办法配合治疗等,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提升人体健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讲授健康成年人营养食谱设计时,以教师本人或班级某个学生作为对象,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这类人群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劳动或职业特点以及身体状况等,提高食谱设计的针对性,强化学生理解该人群的营养及膳食特殊之处。

四)角色扮演法

学生通过扮演营养工作者角色和营养需求者角色,在模拟真实工作的情境下,掌握营养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与人沟通技巧,同时也能熟悉不同人群的特点、营养需求。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提升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三、调整考核方式评价学生创新创业成果

根据“营养配餐与设计”课程教学特点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考核方式除常规的考核学生知识水平(专业力)外,还要综合评价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加对于学生协作力、执行力的考核比如学生能否为不同人群开展食谱设计,能否独立进行膳食调查及评价、营养宣教等同时,还可将学生是否存在创新创业的欲望、意识、动机以及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的成果纳入考核中此外评价主体除教师之外,可增加生生互评、组间互评,以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全面性。

“营养配餐与设计”课程通过上述改革,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成效,尤其是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以及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原本有些枯燥单调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参与度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同时,课上课下活动的有机结合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2020年至今,学生以营养配餐相关专业知识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绩显著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3项、菁英奖4项;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顺利结项。

参考文献:

[1]张成.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动物营养学”教学改革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12).

[2]吴兆根,冯小雨.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营养学》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研究 [J].中国新通信,2019(21).

[3]徐莉莉,刘海英.高职高专“营养配餐”课程实践开展形式的探索[J].现代农业,2016(2).

[4]綦翠华,王茂山.《营养配餐》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讨[J].食品工程,2010(2).

科研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营养配餐与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GZB132008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俐鑫(1980),女,黑龙江集贤人,食品工程分院教师,助理研究员硕士学位,主要从事食品营养食品质量检测方面的研究。

上一条:基于OBE高职《AutoCAD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下一条:学前舞蹈课程中儿童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路径

关闭

2018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黑ICP备案 060005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