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雯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431
摘 要:“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漫长时代变迁过程中一个个朝代的轮换交替。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百年,百年的历史不仅是一部革命战争史,也是一部社会主义建设史,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百年党史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在汲取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丰厚营养,成为加快课程思政建设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百年党史;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党在百年的伟大征程中累积的宝贵经验与财富,是高校思政教育中最为关键的学习内容。将百年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设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不仅可以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和职业素养,还可以使学生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热情、民族认同感,自觉抵御不良思想的影响。在探索百年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中,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百年党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更好地培养新一代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进而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成效。
一、党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有利于学生树立唯物主义史观,坚定理想信念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各种思潮和价值观不断涌现,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高职院校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仍存在着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地看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更加有利于学生打牢思想之基、价值观之基。
(二)有利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主线。将百年党史融入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中,能够让学生在重温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的信仰,提升精神境界。改革开放以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多元文化、思潮对学生思想与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高职阶段的学生来讲,正处于思维认知发展阶段,就需要从展现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出发,积极将百年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将百年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在组织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学习先进事迹与思想,加深学生的思想认知,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并自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三)有利于学生继承优良传统,勇担历史使命
习总书记曾说过:“忘记历史,摒弃传统,等同于割断自身的精神命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民一定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人民坚定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基础上的。”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地改革发展和实践中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优良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历史铸就了当代宝贵丰富的精神文化。当今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加强对学生的党史教育能够将我党自强不息的优秀革命精神根植到学生的精神血脉中,使得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奋发图强的精神态度,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直面困难挫折,敢于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信念,抵御诱惑,保持本心,确保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在学生中得到继承和弘扬。
二、将百年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紧扣时事,活用教学资源
紧跟时事是汲取建党百年经验的重要方式,红色资源的利用和整合应依据我国目前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状为转移,盘活党史教育的资源和题材。高职院校应追随红色足迹的方法带入到党员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紧扣时事活用红色资源才能够有效地将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体现出来。
紧扣时事,活用教学资源需要遵循时效性的原则,重视时事信息对学生思想的影响。例如,《理想照耀中国》、《觉醒年代》等均是优秀的党史教育片,其中《觉醒年代》更是一度冲上微博等平台的热搜榜。片中不少的人物和情节均是遵循了客观历史,片中对陈独秀、李大钊等早期共产党人形象的刻画也是基本对历史进行了还原。“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等重大历史事件也在片中出现,对于同为青年的学生来说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学校可以在此背景下邀请本校以及当地的劳动模范、模范青年进入校园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报告、党史故事会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
一部党史就是一本本鲜活的思政课教科书,就是一堂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将百年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思政课教学中,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红色基因和党史元素,充分激活党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活力。
一是开展好民族精神教育。通过思政教学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创业史等展示出来,在展现党史教育背后爱国主义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发挥革命文化资源作用。如可以将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等展示出来,让学生在产生家国情怀的基础上提升民族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转变传统思政教育的局限性。
二是开展好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将党的理想信念教育纳入到思政课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与信念。在教学中需要主动做好信仰宣传等工作,将属地范围内的革命先烈事迹展示出来,发挥本地党史人物载体作用,确保理想信念教育的系统化,使学生坚定跟党走的志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是开展好“中国梦”教育。把中国梦的学习宣传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深入宣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本质要求和实践路径,用中国梦来凝聚共识、团结力量。通过讲述党的历史上为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脚踏实地、奉献创新、不懈奋斗的感人故事,引导广大学生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三)探索党史教育新模式,大力开展党史实践教育活动
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作为第一课堂教育的有效延伸,是对当代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大力开展党史实践教育活动,将学生的社会实践同党史教育进行紧密地结合,积极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引领作用。
一是凝练宣讲典型专题。根据党史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大理论成果等,凝练出有代表性的典型专题,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或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专职教师为主体,分专题进行宣讲,做到对学生宣讲内容、人员全覆盖。还可以录制党史学习教育微课程,搜集高质量网络学习资源,供师生线上学习,实现课堂宣讲与网络学习无缝衔接。
二是发挥网络媒体载体优势。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官网、公众号、班级群等载体设置党史教育板块,增加微党课视频、党史知识答题等,进而延伸教育平台,加大党史宣传力度,增加大专学生了解党史、学习党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将百年党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富有成效。
三是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特点有机融入党史学习教育。营造浓郁的党史学习“红色氛围”,增强高校开展党史教育的趣味性,丰富党史教育学习的渠道。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教科书”“必修课”和“营养剂”,不忘历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高职院校要引导抓住广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探寻百年党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提高学生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学生实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续写新时代辉煌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谢铭威.以学生党建活动为载体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践研究——以广东某高校“红色演绎”大赛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6).
[2]梁雪,张飞骏,李心兰,李梓晴,王辰奇,宋皖晴.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新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09).
[3]龚迎迎.论价值多元化背景下高校中共党史教育的挑战及其应对[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02).
科研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四五”科研规划课题“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百年历史与经验研究”(项目编号:HZJG202109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邢雯(1989-),女,山东日照人,宾西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中级职称,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