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会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025
摘 要:新一轮教育改革要求试点学校发挥带动作用,建立1+X等级证书人才培养新模式,将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和教学相融合,鼓励学生强化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为自身的发展做好规划。Web前端开发作为首批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课程,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和变化,落实课程体系构建,使专业教学活动贴合岗位需要,实现课程与证书的深度融合。对此,针对如何实现1+X证书制度下Web前端开发课程体系的建设,作出具体的研究和探索,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1+X证书制度;Web前端开发;课程体系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专业课程与证书的融合,人才培养和企业岗位需求的融合,保障所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学生综合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的显著提高。Web全端开发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对接网页设计、程序开发、网站管理等岗位,要求专业人才具有用户交互逻辑编写,以及开发和创建数据库等技能。要求学生在学历证书之上,在“课证融合”下,掌握更多行业的初级、中级、高级技能证书,为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在这种目标的带动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充分考虑证书考试的内容以及标准,根据具体的要求引入新的教学资源和内容。大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获得证书的能力;达到职业技能等级的要求,真正的实现Web前端开发课程与“1+X”Web前端开发证书考核内容的有机融合。
一、基于Web前端开发标准,推进教学模式创新
第一,需要针对Web前端开发目标与1+ X证书制度要求,科学制作教学课件、在线课程、模拟考试等教学资源,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
第二,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等,引导学生不但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教、学、做、训达到统一,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第三,实施“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模式。将课程的课件、微课视频、练习题上传到超星线上教学平台中,用于增强学生理论知识储备,突破疑难知识点。线下实践部分可通过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组成员相互配合下,自主完成一个真实的Web前端开发项目,来提升学生Web前端开发技术技能水平。
二、结合专业特点及技能等级要求,重构课程体系模块
在“1+ X”证书制度下推进高职Web前端开发课程体系构建,可通过紧密结合本专业特点与技能等级要求,重构课程体系模块,制定符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形成包括“德育课程”、“文化课程”、“基础专业课程”、“核心专业课程”为一体的1+X专业课程体系,满足专业人才培养多样化需求。
首先,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应包含“1+X”Web前端开发技能证书所包含的全部内容,同时,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对证书的需求度将课程设置为初级、中级、高级。其中,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所学课程主要面向Web前端开发初级课程;中级课程面向软件技术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高级课程则应甄选优秀学生,根据学生知识储备情况、学习水平、发展需求等等,按需分配课程计划。
其次,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协同学校合作企业,根据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编写相关校本教材,开发相应课程资源库,重新拟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计划,以保证1+ 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下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符合企业、市场、行业与岗位人才需求。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开展以校企合作为主的Web实训基地,成立企业项目研发中心,由校内专业课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一同研发Web前端项目,将适合应用于学校教育的内容提炼出来,供实训基地的学员进行校内开发学习。不仅有利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还可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中,实现做中学,帮助学生将证书相关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达到相关岗位技能与素质要求。
为了使网站更具亲和力,交互性更好,开发人员要综合使用到HTML5、CSS3、JavaScript、AJAX、jQuery等技术,但是随着社会对Web开发人员要求的越来越高,通常Web前端开发人员也要掌握一些Web前后端数据交互技术。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动态整合课程内容,将“1+X”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证书的课程内容调整为以下几部分:
第一,前端页面布局技术。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HTML5、CSS3、DIV、JavaScript、AJAX、jQuery等内容,主要包括网页布局技术、数据交互技术、无刷新开发技术。
第二,MySQL数据库开发技术。由浅入深的介绍了MySQL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包含MySQL的安装与调试、MySQL数据库的管理、MySQL数据表的创建与管理、数据表的索引与视图、存储过程与触发器及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等内容。
第三,后端开发技术。后端开发技术主要采用的是Python Web开发技术,采用的是Flask微型Web框架进行开发。由于Flask框架的灵活性非常强,开发人员可以任意组织项目的目录结构。开发人员通常使用包和模块的方式组织程序,一般包括Flask程序的包名—app,数据库迁移文件—migrations,Python虚拟环境—venv,依赖包文件—requirements.txt,配置文件—config.py,项目启动文件—manage.py文件。
第四,响应式开发技术。主要通过大量的案例让学生掌握Bootstrap框架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Bootstrap的内核开发原理和Bootstrap的JavaScript的插件交互设计,从而快速的成为响应式布局高手。通过这四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是学生快速的了解“1+X”Web前端开发证书的考核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掌握相关考核要点,提升综合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获取证书的概率。
三、制定了与“1+X”证书相适应的课程标准——以Python Web开发技术课程为例
Python Web开发技术使用的是入门门槛比较低的Python语言的Web库进行Web开发,Python非常易于阅读,因此开发人员通常在理解由其他程序员编写的代码时不会遇到任何问题,这可以促使从事同一项目的开发人员之间的通信效率更高。“Python Web开发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综合性较高、应用实践性强的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进行Web开发、网络编程、自动化运维等工作的必学技术。本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它的前导课程是MySQL 数据库技术、Python程序设计、网页布局、JavaScript+jQuery前端开发技术、Vue前端框架技术。
设计教学内容时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环境搭建、数据库设计、前台设计和后台设计,使学生具备利用Python web框架技术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开发能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模块一:Web开发技术基础,在这个模块中主要包括Web前端开发技术、Web后端开发技术、Python常用框架技术等内容;模块二:Flask框架技术,在这个模块中主要使用Flask框架技术创建在线学习笔记、音乐网和旅行网三个项目;设置本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知识与能力兼顾,重在Web开发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了解Python Web开发技术的基本知识轮廓,具备使用Python Web框架技术进行网站开发和Web软件开发的能力,使学生学习到的技术与“1+X”Web开发证书的考核内容相一致。
教学活动实施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所有课程内容的安排均围绕学习“1+X”证书考核内容为基础,以任务的形式呈现。其流程为“①任务引入→②任务分析→③讲解示范④任务实施⑤→强化训练→⑥评价总结”六个环节。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之间智力活动的相互感染,从而开拓进取,提高学习效率。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具体的项目中,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高职院校各个专业课程的建设,需要深入了解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实现课程内容和岗位工作的对接,以及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对接,保障学生能够良好的就业,凸显职业教育的水平。对此,职业教育领域提出“1+X证书制度,通过将等级证书的标准落实到课程中,帮助Web前端开发专业学生获得较强的职业竞争力,来实现学生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远平,郭伟东,李永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1+X证书培训教学策略探析——以Web前端开发证书为例[J].计算机教育,2022(02).
[2]吴道君.基于Web前端开发“1+X”证书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研究分析[J].科技视界,2021(25).
[3]梁敏华,阮志燕,苏新国.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21).
[4]吕艳梅.Web前端开发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2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网页布局课程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JB142107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忠会(1980—),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江北校区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开发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