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025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已成为一线教育者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在此过程中,相关教育者需要对课程思政的内涵予以深刻理解,然后结合专业课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融入,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实现最大化进步与成长。
关键词:高职形体训练;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形成高尚情操以及增强文化自信,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是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重要举措,所以在高职形体训练课教学中,相关教育者需要做好课程思政的融入,确保该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促进高职育人工作的健康发展。
作为高职多个专业的核心课,形体训练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肢体动作的训练,使其可以具有优美、端庄的形体,这对于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十分重要。与此同时,还可以矫正学生不良体态。而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形体训练课的教学目标有了一定的变化,一方面要塑造学生的优美形体,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服务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从而提高育人实效。
形体训练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将课程思政融入形体训练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挖掘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在该课程中,比较明显的课程思政元素主要有:
第一,爱国主义情怀。在形体训练课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引入爱国主义题材的内容,比如中国古典舞蹈发展史,通过向学生介绍这些内容,既可以丰富形体训练课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责任担当精神。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相关院校及教育者需要重视对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在此背景下,就要求形体训练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相关的内容,比如工匠精神的内涵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专注无私、精益求精的服务精神。与此同时,教师应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在教学中为学生进行标准的动作示范,从而在该课教学中渗透责任担当意识,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敬业精神。
第三,吃苦耐劳精神。形体训练课教学中,学生需要反复、多次练习某一个动作,并且一些动作还有很高难度,这对学生的意志品质会有很大的考验,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通过渗透吃苦耐劳精神这一思政元素,使学生可以在形体训练中克服心理与身体上的障碍,有效完成训练任务,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育其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四,团队协作精神。在形体训练课教学中,有很多训练任务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才可以完成,如柔韧性训练、力量训练等,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比如组织开展“小组pk”的竞赛活动,这样既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第五,审美素质与能力。形体训练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塑造学生优美形体,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审美素质。所以,美育是形体训练课教学中的重要思政元素,对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与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形体训练时,其实也是在向学生传递形体美概念以及健康观,同时加上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设计,就能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这样不仅塑造了他们的形体,还使其心灵变得更美。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形体训练课的教学实践
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
一般情况下,高职形体训练课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一些专业知识与技术动作要领的讲授,基本没有课程思政的内容,这就难以保证课程思政的融入,所以,在该专业课程的实践中,首先需要优化教学内容,简单地说就是将专业知识与技能中涉及的思政元素挖掘出来,然后结合教学情况进行有效融入。比如,在姿态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融入吃苦耐劳精神,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动作要领与注意事项的同时,逐渐形成吃苦耐劳精神。其次,对于教学手段的创新。目前虽然有一些教师会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融入,但因为教学手段比较落后、单一,使得课程思政的融入变成了单纯的理论灌输,这不仅无法取得良好育人效果,还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为此,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的融入时,需要注意教学手段的创新,比如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过程中,教师先通过“雨课堂”提前发布训练任务,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练习与体会,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课前练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为学生进行示范教学,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PK”,这样保证了形体训练的正常进行,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
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为更好落实课程思政在该专业课程中的融入,教师需要注重课后的评价,但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只从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而是要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比如,在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中,可以雨课堂历史授课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数字课堂终端了解学生的出勤率等;在课程成绩方面的评价中,既要以学生期末成绩为指标,还要结合平时的作业成绩、小组互评等进行综合评价。总之,只有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才可以准确反映出课程思政的融入效果,明确其中存在的不足,继而进行针对性地改善。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高职形体训练课也需要重视与课程思政的结合。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虽然多数高职院校比较重视课程思政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融入,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融入的方法过于生硬、没有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等,导致教学质量较低,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相关教育者在进行形体训练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从而让学生可以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赵颖.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形体训练课的教学实践[J].陕西交通科教研究,2021(2).
[2]庞荣.浅析高校课程思政与形体课的连接[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23).
[3]曲艳华.浅析学校课程思政与形体课的连接[J].智库时代,2020(25).
作者简介:王莉莉(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江北校区体育教学部教师,讲师,硕士学位,主要从事高职体育教育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