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室
 

基于课程思政下的“生物分离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2023年01月09日 10:34  点击:[]

徐瑞东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431

要:“课程思政”建设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借助专业课教学开展思政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热点。本文基于课程思政范式下生物分离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从课程总体实施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和课程改革的主要举措、创新点及典型经验进行阐述,旨在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生物分离技术课程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本文探索基于课程思政范式下生物分离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生物分离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课程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特色,坚持“双元”开发,遵循高职高专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和技能培养规律等遴选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以生产与管理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提取纯化生产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艺技术为载体、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1+X职业资格为依托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力求做到与职业岗位能力对接,与生产实践对接,与行业标准对接。注重课程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在教学中的内化。

生物分离技术是制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64学时(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本门课程是在几年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制药企业职业工作岗位群的调研与分析,把“三融入、学训交互”与制药类专业的“21”人才培养模式相互融合,紧密结合制药企业真实的生产工序和生产项目,本着“做中学才是真学,做中教才是真教”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授思路,并按照国家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把课程思政融入其中,挖掘分离技术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并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增强人文知识内化和道德品质培养,重点强化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工匠精神等教育,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生物分离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

根据课程思政总体思路,结合课程授课的具体内容,深入挖掘专业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以教材、课件、视频等为载体,在授课的任务中构建思政教育主题案例,通过讨论式、探究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显性和隐性的思政教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生化分离的特点、原则、发展动态及趋势掌握生物物质下游加工技术的一般过程掌握生化药品的原料选取与预处理、初步分离、高度纯化和成品加工各种提取纯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要点、影响因素及适用范围等。

2.能力目标具有查找资料、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分析、计划、实施和监控工作任务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吸收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较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使学生依据产品要求,查询分离工艺,对产品的理化性质进行描述及分析;能够绘制产品提取工艺流程示意图;能够熟悉产品分离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及安全知识;具备主要技术的方案设计与实际操作的能力。

3.思政育人目标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生物分离技术课程思政总体目标设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环保意识、人文情怀、工程伦理、大国工匠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具备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设计

本课程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流程为“课前提问→任务引入→明确目标→任务分析→任务实施→效果评价→任务探究”七个环节,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采取案例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参与式教学方法,利用教学课件、虚拟仿真、视频动画、在线测试、在线答疑等教学资源及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原材料的选取与预处理、初步分离、高度纯化和成品加工四个模块,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体现了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课程具体思政设计和融入点举例如下:

1.生物分离基础思政点是“清洁生产”为融入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态大会的报告,引导学生思考企业和个人的社会责任和担当问题。育人成效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把握分离工程伦理的内涵

2.萃取技术思政点是以青蒿素的提取分离及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为融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当前中西医(药)之争。育人成效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以及对当前社会争议问题的思辨能力。

3.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及分离混合氨基酸思政点是以农药残留、毒馒头事件为融入点进行如何保障食品卫生安全、降低疾病隐患及防范食物中毒。育人成效为培养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和生命至上的理念。

4.过滤与膜分离技术思政点是以啤酒生产中过滤工艺的发展历程和膜分离技术的重要性为融入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发展绿色分离技术的重要性。育人成效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生态文明观及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

5.成品加工技术思政点是以大国工匠高凤林的事例为融入点,进行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教育。育人成效为培养学生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竞争和承受能力,通过操作获得生物产品,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教学评价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对课程目标实施的评价中必须包含思政

教育达成度评价的内容。在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中,应体现德育考核内容。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具体评价方法如下: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平时出勤、课上参与度、课后主动学习态度等,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德育效果课程结束安排学生分组研讨并撰写德育体会报告编制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评价;理论考核时结合课程的思政目标,设定相关论述题进行评价;与学工班主任配合,根据班级、个人的综合测评进行评价。

通过深入挖掘课程内容所蕴涵的思政元素,在知识传授中注意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注意凝聚知识底蕴,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找准结合点,抓住切入点,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同频共振,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努力打造有精神的课程,培育有担当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春萌马翠凤.三全育人格局下的课程思政[J].高职观察,2020.

[2]李海云,李霞等.《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37期.

作者简介:徐瑞东(1981),男,山东东平人,宾西校区农林工程学院教师,副教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制药工艺方面的研究。

上一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究 下一条:探讨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形体训练课的教学实践

关闭

2018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黑ICP备案 06000522号